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部分,趙匡胤傳奇,左思右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通如何勇猛殺賊,捨身相救之事,一一說了。
慕容華聽罷,搖頭嘆息道:“難得公子重情義,古人云:君子之義,善始善終。小人之義,有始無終。可嘆!可嘆!”接著,又問起公子此行前往晉陽的緣由。
柴榮道:“恩公面前,不敢相瞞。”
便把此行前往尋找郭相公一事,詳細相告。慕容華聽了,吃驚不小,忙說:“小可有眼無珠,不知公子是貴胄王孫,失敬!失敬!”說罷,便要離坐下拜。
柴榮見狀,唬得急忙離坐把他扯住說:“教授千萬別如此。此番承蒙相救,正如起死人而肉白骨。此恩此德,義薄雲天,恩同再造,難以圖報,柴某正擬與教授結為金蘭之交,豈敢受教授如此大禮。”
慕容華忙推辭說:“公子偶遇厄難,以在下螻蟻之力又豈能救得?這都是公子有齊天之福,得上天解救而已,在下豈敢貪天功為己功。至於結義金蘭一事,小可乃一介寒儒,福澤淺薄,是萬萬不敢高攀的。”
柴榮見教授如此謙遜固辭,亦不好勉強。只得轉過話題,問起晉陽目下情勢。慕容華博學多知,便細細說來:
……原來北平王劉知遠前些日子已率領大將史弘肇,慕容彥超,帶著三萬人馬,由娘子關南下,攻打恆,定二州,伺機窺伺汴京去了。留下他的弟弟劉崇為北京(晉陽)留守,李存瓌為副留守。郭相公雖然也領著個留守太原的官銜,但他領著二萬兵馬,北面要防備契丹偷襲,東面又要保劉知遠後路的安全,因而多是奔跑於雁門,井陘之間,極少留在太原的。近日傳聞北平王覺得要攻恆、定,揮師南下,兵力不足,要調郭相公前往協攻……
柴榮聽了,大吃一驚道:“如果郭相去了恆州,柴某此去晉陽,豈不是撲了個空麼?”
慕容華忙說:“這倒不會。據知郭相公的家小一直都是留在北京的。如今調往恆州,必定先回晉陽取齊家小一同前去的……”
聽到這裡,柴榮不禁心下著忙,忙問:“就不知如今郭相接了家小去沒有?”
慕容華笑道:“不曾,不曾。公子無須著急,郭相公的兵馬還在赤城,就算他簡從輕兵回京接家小,少說也得十天半月的。”
柴榮聽了,不禁心急如焚,說:“如此說來,柴某在此是一刻也不能逗留了。柴某此去晉陽就只認得姑丈姑娘二人,一但他們去了,柴某在晉陽便是舉目無親。如又從晉陽趕往恆州,千里迢迢,路途險阻,那更是吉凶難料了。”
慕容華說:“如此說來,按公子之意,如何處置方好?”
柴榮道:“依柴某之見,已是刻不容緩,立即就要動身前往。”
慕容華聽了,雖說不好勸阻,但也未免替他擔心。便說:“公子病體剛愈,立即就要動身趕赴晉陽,也未免太心急了些……不過,即使要去,也應好好安排一下。”
柴榮忙道:“小弟急於動身,方寸已亂,還請教授提點。”
慕容華說:“提點倒是不敢,不過,千慮一得,僅供公子參詳:其一:公子的錦衣已被刀箭戮破,不能再穿。不如換穿一種衣服,以免路上招人注目。”
柴榮聽了,點頭稱是。
(206)
王氏聽了嚮慕容華說:“不如就取一件相公的衣裳換上……不過只是陳舊了些,不堪公子穿著。”
柴榮聽了,忙說:“這倒無妨,只不過應付路上幾天罷了,何況教授穿得,柴某怎麼就穿不得?”
王氏聽得柴榮這樣說,便問丈夫,是否把他的衣服取出來給公子穿。那慕容華正在思忖,搖了搖頭說:“公子原來穿的是錦袍,走在路上,人家一看便知是富貴人家,易曰:冶容誨淫,慢藏誨盜。因此路上盡招匪盜。若是穿上慕容某的衣服,也太顯懦弱可欺,易招強梁侵凌……”
柴榮問道:“依教授之見,柴某應該是什麼樣的服飾打扮上路更安全妥當?”
慕容華猶疑地說:“雖然想了一個主意,說將出來,只恐公子見怪。”
柴榮忙說:“教授這話說來未免見外了。如今教授想的辦法,為的都是柴某路上平安,但直說無妨,又豈有見怪之理。”
慕容華說:“依在下之見,最好是裝扮成僕役下人,這樣一來,路上定然無事。”
柴榮聽了,連聲稱好。嘆道:“教授此計妙絕。倘若開始之時扮成僕役下人,一路之上也不致招惹那麼多風波兇險了。”說罷,就桌上取過一錠銀子,請教授去街上買一身僕役的衣裳。
慕容華接過銀子,說道:“慚愧得很,一介寒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