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帝國宮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上),管他三七二十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有定序,相傳自有嫡派。順之,則公;逆之,雖公亦私也。皇太孫乃懿文太子的嫡子,陛下萬世之傳,將從此始。如果一定要舍孫立子,舍子立賢,且先不說皇太孫仁昭義著,難於廢棄,那麼只說將置秦晉二王子於何地?這豈不是取亂之道嗎?”太祖聽之,半天才說:“朕未必就會易儲,你又何必多言多語到這個地步呢?”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八章 血雨腥風中的皇家手足情(3)
劉三吾又哭奏道:“陛下一有此言,便恐有人乘機播弄是非,開異日爭奪殺伐之端,其禍非小。”太祖道:“制由朕定,誰敢爭奪?”劉三吾道:“陛下能保目前,難保身後。”
太祖更加生氣,說:“朕心有成算,豈是爾等迂儒所能明白的,不許再多言了!”劉三吾再欲哭奏,而太祖已經拂然還宮。劉三吾只得嘆息出朝,自言自語道:“骨肉之禍已釀於此了,可惜可嘆可悲!”第二天便有旨,降劉三吾為博士。
■ 太祖的苦心
那一天太祖於便殿中,單召曾做過太子傅的宋濂入侍。朝拜並賜座賜茶後,太祖便說道:“現今天下已大定了,無復可虞,但朕家事尚有所未妥,故特召先生來商量。”宋濂道:“太孫已正位青宮,諸王俱分封有地,有何不妥,復煩聖慮?”
太祖皺著眉頭說:“先生是朕的股肱大臣,怎麼也能說這樣的話!卿且說說皇太孫為人如何?”宋濂回答說:“陛下既以臣為股肱,臣敢不肝腦塗地以報陛下?皇太孫純仁至孝,是繼承大統之明主。”
太祖道:“仁孝就能居天位嗎?”宋濂道:“仁則四海愛之,孝則神鬼欽之,於居天位正相宜。”
太祖聽了,沉吟良久,說:“卿且說說四子燕王為人如何?”宋濂道:“燕王龍行虎步,智勇兼全,是個英雄。”太祖道:“英雄能居天位嗎?”宋濂道:“英雄才略能服天下,於居天位也很合適。”
太祖道:“如果有帝王之才幹,卻不能得居天位,那會怎麼樣了呢?”宋濂道:“龍必居海,虎必居山。帝王不居天位,是虛生也。從來天不生無位之帝王。”
太祖道:“帝王並生,豈能並立?”宋濂道:“並立固然不可以,然而天既生之,自然會有次第與先後。所以陳希夷見了宋太祖與宋太宗,有一擔挑兩皇帝之謠,就是這樣子了。”
太祖道:“廢一興一,或許能解決這個矛盾吧。”宋濂道:“天之所興,人豈能廢?”太祖道:“細聽卿言,很有道理呀,但朕胸中,尚未有個定局,國家或廢或興,或久或遠,卿可細細對朕說來。朕當躬採良策,以教子孫。”宋濂道:“陛下歷數萬年,臣亦不能細詳。”太祖道:“朕亦知興廢,古今自有定理,但朕顧慮子孫們自相殘殺,所以才這樣問的,誠望先生慎勿諱言。”
宋濂見太祖真心誠意切切諄諄,便一個勁兒地看太祖的左右侍衛,不敢馬上就回答。太祖明白他的意思,於是屏退左右近侍,說:“君臣一體,出卿之口,入朕之耳,幸勿忌諱。”宋濂道:“承聖恩下問,愚臣焉敢隱匿?但天意深微,不敢全洩露。姑且將重要的地方,說個大概吧。陛下察其大意即可,若觸犯忌諱,臣該萬死,望陛下赦之。”
太祖道:“直言進諫以使君王醒悟乃是大功至功,何罪之有?即使有罪,也當諒其心而赦之,卿可勿慮。”
宋濂於是從袖中取出一本冊子獻上,說:“此柬乃明歷也,乞陛下審視,然後就會明白其中的含意了。”太祖展開一看,只見上寫著:
戊申龍飛非尋常,日月並行天下光。
煙塵蕩盡禮樂煥,聖人南面金陵方。
干戈既定四海晏,成施中夏及他邦。
無疆大曆憶體恤,微臣敢向天顏揚。
誰知蒼蒼意不然,龍子未久遭夭折。
良孫嗣統亦希奇,五十五月遭大缺。
燕子高飛大帝宮,水馬年來分外烈。
釋子女子仍有兆,倡亂畫策皆因劫。
六月水渡天意微,與難之人皆是節。
青龍火裹著袈裟,此事聞之心膽裂。
太祖看罷,果然很不高興:“‘五十五月’,朕祚難道只有五十五個月的期限嗎?”宋濂道:“陛下聖祚綿遠,此言別有所指。”
太祖道:“‘燕子’為誰?‘釋子’又為誰?”宋濂道:“天機臣不敢洩,陛下但就字義詳察,自當明白。”
太祖沉思半晌,道:“天機亦難細解,但觀其大意,必有變更之舉。這也正是朕日夜所憂慮的地方呀。先生道德通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