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部分,一課經濟學,青澀春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往是其他經濟干預政策不可避免的結果,而不僅僅是為了漲價而漲價。今天,通貨膨脹已經是各國政府幹預經濟的標準象徵。
1946年版中闡明瞭通貨膨脹的後果,但是當時的通貨膨脹相對溫和得多。我們看到,美國聯邦政府1926年的財政支出不到30億美元,並且有財政盈餘。相比之下,雖然在1946財政年度,支出上升到550億美元,赤字為160億美元,但是在1947財政年度,隨著戰爭結束,支出降到350億美元,還出現了40億美元的財政盈餘。但到了1978財政年度,支出飈升到4;510億美元,財政赤字竟達490億美元。
這一切都伴隨著貨幣存量的激增——活期存款加上人們手頭的現金,從1947年的1;130億美元直升到1978年8月的3;570億美元。也就是說,三十年間,流通貨幣的供應增加了兩倍多。
貨幣增加直接導致物價急劇上漲。消費者物價指數從1946年的飈升到1978年9月的。也就是說,物價同樣漲了兩倍多。
我們已經知道,促使物價上漲是實施通貨膨脹政策的部分原因。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出版已經是40年前的事情,那本書被各種分析和經驗徹底推翻也已經有20年,時至今日,一些政治人物仍在繼續建議增加赤字支出,以對付和減少失業。極具諷刺的是,過去48年,聯邦政府已有41年出現財政赤字,年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