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部分,帝國的朝陽,噹噹噹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他意識到,公司不僅僅只是要把煤運到上海,賣到上海,對於公司而言,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賣出更多的煤。
“宋監事,上海、廣州以及香港等地,煤最大的用途就是船用,其次是工廠,再次是才是居民燃料,但以上海煤市為例一年需煤不過五六十萬噸,其中無煙煤約佔三成,其它皆為煙煤,請問宋監事,即便是公司把無煙煤份額完全搶佔,又能如何?”
這……
張靖的反問讓宋玉新一啞,作為公司的監事長,對於商業他並不怎麼了解,現在的北洋實業公司是腳重頭輕,在統監府的“大腦”在某種程度上,完全依靠唐浩然個的決定,而宋玉新更多的時候,只是個擺設罷了。
“所以,市場要培育,現在無論是上海也好、沿江也罷,其居民全無燒煤的習慣,可假如公司能利用今年的這個冬天,培養出上海以及沿江百姓燒煤的習慣,至少將蜂窩煤以及蜂窩煤爐引入各城,待到明年大同江解冰,平壤煤順利輸出之時,公司所面臨市場又豈是十幾萬噸之市場?”
“予靖,你的意思賣蜂窩煤?”
宋玉新的眼睛微微一張,這蜂窩煤可是大人當年在北京起家的買賣。
“不是賣蜂窩煤,而是培養南方百姓使用蜂窩煤的習慣,公司只是賣煤,至於蜂窩煤嘛,不是有華揚號嘛,我已經派人去天津同華揚號聯絡了,”
用蜂窩煤培養民間市場,這是張靖苦思冥想數日後才想出的法子,畢竟相比於船用、廠用的侷限,老百姓家用才是最大的市場,亦是他準備開拓的市場,如此一來又可以避免與一上來就進行激烈的市場搶佔。
“那日本煤……”
在心下思量片刻,宋玉新立即意識到這沿江一帶蜂窩煤市場的龐大,可市場大歸市場大,這用日本煤總不合適吧!
“用日本煤那也是沒辦法,沿江一帶就數上海煤市最便宜,至於沿江其它地區,因為採法落後,煤質差且昂貴,自然不足用,更何況,沿江一帶的煤礦都是煙煤,自然不能做蜂窩煤,而於上海所售的無煙煤,只有英國煤、澳大利亞煤以及美國煤,三者價格極高,一噸至少要13兩之高,可日本的高島煤噸煤尚不到7兩,至於咱們的礦上,現在一天出煤不過幾百噸,而且很快大同江就要封江了,之所以簽訂這個合同,無非就是為了培育煤市,待到這煤市培養個差不多的時候,大同江解凍,這平壤煤自然可以源源不斷的運到上海,沿江發售!”
之所以選擇日本煤,全是張靖出於時間上的考慮,在他看來,於其等現在於上海向船商推銷平壤煤,倒不如干脆利落的直接搶佔蜂窩煤市場,從而為來年的市場鋪路。
“宋監事,現在咱們花個幾十萬兩去開拓這個市場,到明年煤礦大規模出煤時,才不至苦於市場狹小,畢竟,平壤周圍都是露天礦,一個礦每日出煤少則數百噸多則上千噸,今天這個冬天,我準備在沿江每個城市都設一家煤站,一路把煤站設到荊州,每個城市不需要多,只需要先有幾百戶用煤,到明年春天時,這蜂窩煤和新式煤爐就能擴散到數千家、上萬家,如此一來,便是這沿江一帶,每月便需要十數萬噸,甚至數十萬噸煤,到那時,咱們需要考慮的恐怕就是如何提高產量,而不是如何把煤銷出去。”
此時的張靖聲音顯得有些激動,以至於甚至連腔調都發生了些許變化。
“現在上海各國煤商,皆以上海為基地,全未考慮於沿江銷售煤炭,這沿江一帶又豈只有尋常百姓家裡要用煤,沿江各地燒磚的、燒瓷的,過去都是用柴炭,咱們沿江設煤站,便能搶先一步搶佔國內市場,待到各國洋商反應過來的時候,咱們差不多已經壟斷了長江一帶的煤市,屆時,再與洋商爭取上海以及其它通商口岸、沿海各省的煤市,宋監事,若公司能掌控沿海、沿江商民煤市,這一年售煤又豈只千百萬噸?屆時咱們運出來的是煤炭,運回去的就是銀子,有了銀子,府中自然可以建工廠、辦新學,到時候何愁特區不興?”
張靖的話說的激昂,可宋玉新卻像是未受影響似的,不但未表明態度,反倒是沉默不語起來,他只是瞧著那份合同,良久之後,方才抬起頭來,直視著張靖問道。
“你拿什麼籤的這合同,想來那東洋人的三菱商社斷不會與你憑空簽訂這份合同吧!”
“這……”
話聲稍頓,張靖神情有些複雜的看著面前的這位公司的監事。
“不要告訴我,你是拿著統監府的招牌!”
說話時,宋玉新的眉頭微微一跳,臉色亦變得嚴肅起來,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