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一個人的抵抗--走近薩達姆,浪劍飛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早已駕輕就熟的本領。在攝氏50度的高溫下,示威者的情緒也近乎沸騰。

歷史上,伊拉克人經歷過不少的戰爭。他們驍勇善戰,熱衷征服,曾經險些拿下歐洲的半壁江山。在沙漠中,伊拉克人以性格剛強著稱,有人開玩笑,同樣的阿拉伯語,他們說“早上好”的口音都比其它國家來的生硬。而當年薩達姆在海灣戰爭前屢經勸說仍然堅持不退不讓,有人認為正是這一步錯棋造成伊拉克十幾年的災難,但是不能屈伸或許正是命中註定。

2000年元旦巴格達舉行盛大閱兵式,63歲的薩達姆總統在閱兵臺上檢閱大批部隊,他右手握著一支步槍,左手夾著一支雪茄。每當坦克車隊、飛機編隊和導彈部隊透過閱兵臺時,他都鳴槍示意。據統計,他單手舉槍總共連開了142槍!閱兵式進行了五個多小時,他也直挺挺地站了五個多小時!

面對咄咄逼人的美國軍事壓力,薩達姆展開了毫不退讓的唇槍舌戰。

在會見軍方高階領導人時,薩達姆說:“我們將用蘆葦、石頭、導彈和戰機,以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與他們(美國)戰鬥。我們將打敗他們。”

在紀念兩伊戰爭結束14週年的講話中,他針對美國防部長“解放伊拉克”的說法,針鋒相對地指出:“邪惡勢力將自己揹著棺材,在進攻阿拉伯民族和穆斯林國家時自掘墳墓,然後在恥辱的失敗中死去。”

就在他講這番話時,伊拉克軍事儀仗隊正透過巴格達烈士紀念碑。萬名伊拉克“耶路撒冷軍”的男女士兵身穿整齊的制服、手持步槍,高舉薩達姆的肖像,振臂高呼“薩達姆萬歲”,“美國該死”等口號。而伊拉克的民眾,儘管對於這場戰爭的由來並不十分明晰,卻都表現出保衛國家的無比勇氣和對總統的不二忠心。

2002年7月17日是薩達姆領導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上臺34週年紀念日。這天,薩達姆在國家電視臺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沒說三句他就把矛頭指向了美國:“你們永遠休想打敗我!即使你們把所有魔鬼都召集到一起也別想贏我!”

美國攻打伊拉克被人們形容為大象與螞蟻的戰爭。很少有人花時間對比美國和伊拉克的軍力,因為太過懸殊。而外界從一開始討論的也不是雙方的輸贏,而是一旦開戰,伊拉克到底能支撐幾天。

也許薩達姆並不這麼認為,當戰火步步緊逼的時候,他又要推出新的小說,名為《堅不可摧的堡壘》。

布什發誓要用果敢、專著、有效的方式推翻“世界上最糟糕的領導人”。

而薩達姆也在50米深的地下掩體中發出警告“如果美軍膽敢進犯,整個大地都會燃燒”。

在同英國議員的會談中,薩達姆大談對丘吉爾的仰慕,並模仿他在二戰期間的措辭,聲色俱厲地向美國發出警告:“伊拉克人做好了準備,他們將在大街上同敵人戰鬥,從屋頂上向敵人射擊。”

巧的是,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做出幾乎相同的比喻,布什正是二次大戰前力排眾議的丘吉爾,而薩達姆就是希特勒。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更像是兩個人之間的戰爭。

巴格達拉希德酒店門口的地板上,一幅老布什的畫像佔滿了門口的寬度。當然巴格達人不是為了紀念這位美國總統,他們把畫像畫在了地上,走過去的時候是躲不開的,無論如何會踩在他的頭上或是肩膀上。而且每天會有一位專職的清潔工人清掃畫像,為了讓人們更清楚地看到究竟踩在老布什的哪個部位了,這裡還有一行字,寫著:布什是罪人。

卡達多哈郊外的大漠深處,薩勒西亞陸軍基地,代號“內窺03”的美軍演習如期進行,一輛坦克的炮筒上,赫然寫著“一路打到巴格達”的字樣。

還是巴格達,由於訊息閉塞,至少有一半的市民並不知道布什每天在講什麼,也並不瞭解政府如何與聯合國討價還價。常年的戰備狀態,國家安全被擺在絕對地位,秘密處決已成為家常便飯,不知下落的大有人在。在當地人的語言裡,觸犯國家規條的後果就是“在巴格達街頭消失”。人們很少在街頭談論政治,談論戰爭,雖然他們對此並不陌生。這倒給初來乍到的人一種錯覺,打與不打,何時開戰,布什給全世界出的這道謎題,伊拉克人似乎並不關心答案,暴風眼的深處,反倒成了最安靜的所在。

1991年海灣戰爭前夜,就在50萬美軍聚集於海灣準備將伊拉克軍隊驅逐出科威特時,幾個美軍高官私下裡曾經認為這場戰爭將能夠避免。在他們看來,伊拉克的首腦薩達姆將在最後時刻改變主意,因為他不至於愚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妻戀妓

使勁兒

鳳築鸞回

雪踏飛鴻

與名柯世界融合後我成了倒黴路人

沐沐青皆

盛寵第一邪妃

冰河紅葉

一覺醒來竹馬變成首富了

挫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