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財政詳情,漢末之幷州匪政,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孟朝人口三千萬,良田五億三千萬畝,這個數字在各方面看,都有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恢弘氣象。
聖人天子張瑞徵伐四克,威振戎夏。投杯而蠻夷震恐,負甲而北胡驚慌。當此之時,絕非一句空言。
一名穿越者做到這一步,基本已經算是結局完美。對皇圖霸業,張瑞已經沒有了什麼期冀追求。
現在唯一還令張瑞放不下的就是血脈同胞。
若自己不努力改變時代,在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社會體系下,一次天災,就可能導致整個天下餓殍遍野。
可是這個脆弱的經濟體系,要想改變也並非一件易事。
穿越老前輩王莽在前期也是風生水起,結果就倒在了改革天下這一步上。
總體而言,張瑞現在的成就與王莽篡權成功時,在伯仲之間。都是取得了允執國家的權柄。
只不過王莽將成就多點在了聲望、政治方面,張瑞將成就多點在了軍事、用人方面。
接下來的改革經濟、國家建設,更考驗一個王朝是否能長治久安。
不過要搞國家建設,首先要有充足的資金,張瑞便看向國淵,說道:“農田朕已知曉,繼續講講府庫、稅收情況。”
國淵將手中冊文翻了幾頁,說道:“如今朝廷富有四海八荒,財政稅統計不比關西一州之地時。故財政亦分為地方財政與朝廷財政。”
“各地稅收五成留在地方維持官府運轉,進行基礎建設。五成上交朝廷太倉,由民部統一度支。”
“其中工業區域稅收要上交七成,以統籌更大規模基礎建設。畢竟工業區所出產物資,多需遠銷全國、域外,稅收留在本地作用有限。由民部進行全國基礎建設,對工業區而言更具意義。”
“如今太倉中共計有黃金八十九萬三千斤,白銀一百三十三萬五千斤,錢八十七億八千萬,各類絲、綢、緞、綾、絹、錦等共計三千二百八十萬匹。”
“各處儲備糧倉、糧食倉城、常平倉等儲存糧食共計九千八百萬石。”
張瑞微微頷首,總體而言各方面的資料也都還符合一個正常的大一統王朝資料。
各地糧食倉城存糧較少,主要原因是孟朝,不,是從孟公國開始就時不時免農稅。全徵農稅的也就是去年、孟朝建立的第二年。
其他黃金、白銀、錢財還比較正常。
大明稅收出了名的差,一年也有兩千萬兩白銀進賬。大明萬曆皇帝,在首輔張居正死後沒了約束,僅為了修園子就向戶部索要一千多萬兩白銀。
大清吸取了明亡教訓,稅收方面極為嚴格,每年收稅八千多萬兩白銀。
但大清號稱國民四萬萬人,比孟朝這三千萬人口多出十餘倍,時代更相差了近兩千年。稅收有巨大差距理所當然。
孟朝若是有大清的底子,那是能夠跑步進入近代世界大戰期間的工業強國一列。
“稅收方面,田畝數量清晰,田稅沒有任何疑問。根據豪族佔田多少略有浮動,在兩億石上下。”
“而商稅、關稅、礦稅、市舶司等全年稅收去年送入太倉數字為七十四億六千萬錢,這意味著全國稅收約在一百四十億左右。”
這個數字,諸卿沒有太意外。前漢幽州離亂時,冀州、青州等地每年要調撥給幽州共計兩億七千萬錢作為財政補貼,才能維持幽州財政。
補貼就有兩億七千萬錢,冀州、青州等地留存的賦稅只會更多。擴大到十三州,這個數字翻十倍。前漢一年六七十億是有的。
這一點也有佐證,收冀財貨,縣官斥賣,合三十餘萬萬,以充王府,用減天下租稅之半。
三十餘萬萬,即減天下租稅之半。總賦稅金額可以大概推斷。
看起來孟朝稅收數字似乎並不比漢朝高出多少,但其實並非如此。
孟朝這一百四十億是不包含農稅的。農稅單獨計算,只收糧食。
這一百四十億是關稅、商稅、鹽鐵稅、礦稅與各種經濟稅種的總和,是對社會財富的徵稅而不是對底層小民徵稅。
此外還有一個關鍵稅種沒有算進去。
國淵說道:“諸卿想必都清楚,我朝每年大朝議都定在二月,原因便是每年歲初會對頂級豪族徵收去年全年算緡稅。今歲交州、安西、揚州等地算緡稅還未曾上報。其他地區全年算緡稅共計九十六億六千萬。”
交州布政使步騭苦笑著說道:“請陛下體諒,吾等從交州一路策馬而來,僅路程便近二十日。二月廷議,算緡稅實在是統計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