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廣推教化,漢末之幷州匪政,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郭氏所圖究竟為何?
張瑞深感自己缺乏一個謀主。
如果身邊有個荀彧、諸葛亮這種人才,還需要自己親自動腦嗎?
沒有他倆,他們兄弟荀諶、諸葛瑾也行啊。
荀家、諸葛家分散押注那麼多諸侯,怎麼不押注一下自己?
驀然,張瑞明白郭氏這番舉動是為何意了。
這不就是在押注投資自己嗎?
派遣十名族人投效,而且正好半文半武。
文士投身縣政體系,即便將來漢室收復陽曲,他們郭氏仍為陽曲豪強。
武將投身張瑞麾下,張瑞勢力壯大,他們亦能分得一杯羹。
即便孟縣軍固步自封,他們也已混入孟縣內部,僅衝這五人的情面,張瑞也不會無故大肆屠戮郭氏族人。
最關鍵的一點在於郭氏嫡長子郭淮並未參與其中。無論將來政局如何,郭氏都能置身事外。一切不過是十名族人的自作主張。
這手陽謀,真是算盡了一切。
雖然被算計了,張瑞心情卻是大好。
這亂世被人算計也是對自己實力的一種肯定。
最怕別人理都懶得理你,根本無視。那才是真正的糟心。
說明別人根本不看好你,其勢必不能久,只等其自生自滅。
隨後張瑞便在郭淮的陪同下接見了郭氏十名族人。
算不得什麼出色人才。
但以孟縣軍的底蘊,也確實沒什麼挑剔的資格。
如今兩縣丈量土地、燒錄戶籍,已經快要把一眾文吏胳膊累斷了。
現如今,只要是個識文斷字的人,都能被兩縣搶破頭。
面對突然出現的五名文士,兩縣官吏差點在縣衙內火拼,生拉硬拽著將五人搶走。
作為主公張瑞都不知道這五人究竟被怎麼劃分了。
至於那五位習武的族人就比較簡單了。
交給高順略一考校便打散進各屯當中。其中才華最高者在預備役裡做了個隊率。最平庸者只做了一個伍長。
妥當安置了郭氏五名族人後,郭淮便主動告辭離去。
張瑞亦未多作挽留。
雖然這位乃是青史留名的名將,但眼下無論怎麼看都不可能將對方納入麾下。
對方宗族家祠都在這裡,不可能丟下列祖列宗的墳冢祭祀就溜了。
只要陽曲縣還在控制之中,有的是機會慢慢招募。
當然,還有個原因是這傢伙是個將軍。
張瑞麾下其實不缺將軍。
這他要是荀彧、張既這種能臣,綁都給他綁到縣衙裡處理事務。
夫可以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
勢力的發展除了要規劃好行政方針外,總要有一批能臣幹吏去落實。
而張瑞麾下最缺的便是這般人才。
奈何幷州苦寒,能左右開弓、斬將奪旗的猛將,遍佈郡縣。但能撫境安民的文臣真是鳳毛麟角。
關鍵這種人才,十個還有八個屬於世家豪族。跟自己相性不合。
思來想去,張瑞還是沒什麼好辦法招徠那些人才。
被逼無奈只好祭出遊戲三國志中的作弊利器——自創人才!
既然武將中有謝玄這種猛將被埋沒。沒道理文臣中沒有。
實在沒有也可以慢慢培養。
不求他們像諸葛亮一樣經天緯地,只要能識文斷字、懂是非道理就可以了。
隨後張瑞便找到裴紹商議此事。
直言道:“某欲廣推教化。凡某治下子民,下至八歲上至十六,無論男女,皆需入縣學,習文字,練軍列。”
裴縣君忙的腳不沾地,步履如飛,左手卻依舊平穩的端著一份案牘,皺眉思索。右手還拿著一分乾糧,半晌也沒咬一口。
說完許久,他也沒任何反應。
張瑞懷疑他有沒有聽進耳朵裡,正猶豫要不要再大聲說一遍時。
裴縣君忽然抽出隨身攜帶的刻刀,在案牘上迅速做出批覆。
然後又換了一份竹簡看起來,抽空回道:“無人、無錢、無糧。別幻想些天馬行空之事。實在清閒,去幫忙丈量土地亦好。”
這怎麼能是幻想呢?這是教育興國!
先容我歇歇。
這沒發現,裴縣令作為一個文人,居然體力這麼好。他一路疾走,張瑞要小跑才能跟上。只一段距離就累得氣喘吁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