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一章糧食豐收,粳稻豐積,漢末之幷州匪政,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末之幷州匪政
涼州戰事的進行,並沒有影響右將軍府內政事務的繼續運轉。
六月上旬,右將軍府治下十餘郡範圍內,廣袤的冬小麥開始收穫。
這是極為壯觀,又極為賞心悅目的一幕。
烽煙四起的亂世中,在漢室疆土西北方向廣闊土地上,佈滿了大片金黃的麥田。數以百萬計的百姓,同時忙碌在豐收的大地上,一捆捆金黃的麥穗被運送回百姓家中,一石石飽滿的糧食填滿了百姓的私倉。
而官府府庫前也已經排出一列又一列推車前來繳納賦稅的百姓。
一座座糧倉被堆滿,一處處府庫被豐積,佔地極廣的儲糧倉城中一隊隊士兵開始巡邏,嚴格檢查各個糧窖。
一直忙碌到六月下旬,近一個月的時間,民部才統計完各地稅賦。
民部中郎司馬芝一臉興奮的向張瑞匯稟道:“賀喜君侯,今歲秋收極為豐厚。所謂瑞雪兆豐年,去歲十月開始便大雪不斷,轉到今年又風調雨順,是故良田皆獲豐收。百姓秔稻豐積,公倉私廩俱為豐實。”
張瑞面露欣慰,穿越四年了,百姓終於遇到了一個平平安安的年份,沒有旱災、沒有洪澇,可以收穫大量糧食,緩解一下多年的糧食短缺情況。
而後張瑞問道:“民部核算百姓收糧多少?還清此前欠債之後,可還有富餘?”
久困必有欠債,連續多年的糧食短缺,使大量百姓都有所借貸。有人是向官府貸糧,有人則是向豪族借債。
今歲豐收,百姓將要用大量的糧食用來償還債務。
司馬芝十分篤定的回道:“君侯但請放心,今歲秋收,百姓畝收皆在三石五斗左右,五口之家即便近半良田休耕,亦能收穫一百七十五石糧食。償還債務之後,至少還能剩下上百石糧食,能支撐全家用度兩年。此外除了秋收,百姓還會輪種其他作物。今歲糧食富有盈餘。”
“常平倉亦能佐證某之所言。荀文若下令,常平監調查糧價,公示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後,各地常平倉陸續收購有糧食六百餘萬石。”
六百餘萬石。聞言張瑞極為驚詫。
右將軍府府庫裡的糧食在經歷了涼州戰事後,全部存糧也沒有六百萬石。
如今只常平倉的村落就有六百多萬石,可見今年糧食極為豐收,否則百姓不會如此大量的出售糧食。
張瑞問道:“常平倉所設糧食保護價格為多少?”
司馬芝開啟冊文翻看了片刻,說道:“各地價格略有差距。長安設定價格為每石二十三錢,河東為每石二十二錢,太原每石二十一錢。其他各處亦相差不大,最高者為雁門郡,每石二十七錢,最低者為弘農郡,每石二十錢。”
這個價格相比於去年石米五十錢便宜了一半有餘。這使常平倉六百萬糧食的收購總值才只有一億三千餘萬。
相對於右將軍府財政每歲近四十億的收入,這一億錢的支出,對財政完全沒有任何壓力。
談到了財政,張瑞關切的問道:“如今民部府庫如何?孤麾下可有何變化?”
這一點司馬芝有詳細的準備,立即開口答道:“稟君侯,今歲幷州安穩,變化不大。主要變化還是在司隸,確切而言是在關中。”
“幷州如今有籍二十九萬三千戶,口一百三十二萬人。比去歲增加二十四萬人,主要是西河後續安置之難民,以及俘獲鮮卑人數萬。共計開墾有良田兩千七百餘萬畝。”
“司隸在冊戶籍便有五十七萬餘戶,口二百七十三萬人。比去歲增加五十餘萬人,主要是河南與涼州難民。此份資料,並未錄入右扶風、左馮翊以及近來流往關中之涼州難民。”
“此外益州新拓巴郡與漢中兩郡,共有戶籍二十七萬戶,一百二十一萬餘人。”
這份資料與一直以來天下人對張瑞的印象其實略有差別。
天下大部分人都將張瑞視為盤踞幷州的諸侯,是守衛邊境的將軍,類似於公孫瓚那種形象,部隊能征善戰,而內政薄弱困窘。
但資料才能反應事實,相比於人們感官的錯覺,資料真相更符合地理、水紋、人口密度等各項情況。
天下人都以為張瑞是以幷州為根基,其實幷州的人口只佔了張瑞統治人口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
幷州九郡,大部分郡國都是新附之地,類似上郡、雲中、定襄等郡都只有寥寥數萬人。
而再稍早一年歸附的雁門郡、上黨郡人口也只有一二十萬。
真正支撐幷州人口的只有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