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關中第一豪門的正確用法,漢末之幷州匪政,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末之幷州匪政
如果說出身關隴軍事貴族的五陵少年是軍中低層軍官,那麼六郡良家子就是大漢與盛唐最強悍的兵員。
有恆產者有恆心。
身家清白的六郡良家子,世家世業,因而忠誠、堅毅、剽悍、善戰。
正是將門子弟與六郡良家子的結合,才有了大漢、盛唐,彪炳千古的輝煌武功。
韋端向張瑞介紹道:“六郡良家子即天水郡、隴西郡、安定郡、北地郡、上郡及西河郡六郡良家子之總稱。”
“西河、上郡、北地、安定四郡如今都在君侯治下。”
“餘下還有隴西、天水兩郡。鼎三年,漢析隴西郡地置天水郡,永平十七年,天水郡改稱漢陽郡。”
“如今這兩郡皆在安定郡西南,被叛軍所佔據。”
張瑞深深的嘆了口氣,赫赫有名的六郡良家子啊,諸夏苗裔讀歷史時誰不曾聽過這享譽千古的名字。
在漢室的昏聵政策下,西河給了匈奴,上郡被遺棄,安定、北地盡是羌胡,隴西、天水皆是胡夷氐。
只有曾經威名遠揚的諸夏良家子弟,消散了名字,丟失了故土,自此在歷史中化為一捧黃土。
這更堅定了張瑞收復涼州、關中的決心。不說別的,只要恢復了六郡生機,憑六郡良家子強悍的戰鬥力,關東諸將,憑什麼來與自己爭雄天下?
韋端停頓了片刻,語氣篤定的說道:“某能為君侯取下隴西、天水兩郡。”
張瑞眼中神彩閃爍,直直的盯著韋端,對方一臉堅定,神情凝重,顯然是極有把握。
“韋公如何取此兩郡?”
韋端臉上略顯驕矜,說的:“我韋氏在涼州尚有幾分影響。六郡良家子中,多有我韋氏故吏。隴西、天水兩郡,並非盡被羌、氐所佔,仍有豪強據守於塢堡。若君侯信任,某隻需隻身前往,便能聚集義士,匯聚部曲,獻兩郡於君侯。”
張瑞覺得韋端這說辭可真是謙虛過頭了。作為關中豪族之首的韋氏,那能叫做有幾分影響力?那可是能隻身進入涼州,鎮服所有關中諸將,擔任涼州牧的超級望族。
這一刻,張瑞似乎發現了世族豪強的正確用法。
有這種豪族族長在,關係錯綜複雜。讓他利用影響,去其他郡縣勸降,的確是不二法寶。
哪個郡縣的豪強,能不給關中豪族之首的韋氏幾分薄面?
尤其隴西、天水兩郡的豪強,被羌族、胡虜困在了塢堡之中,連出門踏青都是一種奢望。張瑞不信這些豪強不希望恢復統治。亂世人不如太平犬,對這些豪強也是一樣的。被羌、氐所凌辱的日子,絕對不會舒心了。
韋端繼續遊說道:“韓遂如今之所以遊刃有餘,從容不迫。乃是因為叛軍愚昧,不曾發現其後路已被韓遂所斷。吾等要做的便是,提醒叛軍關注韓遂動作,使雙方敵對。然後逼迫韓遂不得不阻斷其退路,甚至乞求吾等出兵,盡滅叛軍於安定。”
“而奪下隴西、天水兩郡,將使叛軍徹底被孤立於安定。叛軍領地,只剩下武威以西張掖、酒泉等郡。糧道全要經過武威。”
張瑞看向地圖,涼州地勢狹長,叛軍所在的安定處於關中平原,十餘萬叛賊與右將軍府大軍對峙於關中西方門戶隴山。隴山東方盡是右將軍府轄地,隴山西方的武威郡則卡在了河西走廊中間,將叛軍包圍在了兩者之間。
現在的形勢是,叛軍不但供糧要經過武威,甚至平時也要在武威劫掠,才能維持供給。
以叛軍的軍紀,若糧道走武威,糧道沿線必然天天被叛軍劫掠。這與佔據武威的韓遂利益極為不符。雙方一旦爆發衝突,叛軍就會愕然發現,自己的糧道這不是隨時可能會被韓遂所切斷?哪怕為了自身安全,也不能讓韓遂繼續掌控武威。
十餘萬人的生死安危,全掌握在另一個聲名狼藉的軍閥手中。這任誰都會寢食不安,背後發寒。
若因此爆發戰爭,得利的必然是右將軍府。
若是沒有發生戰爭……不存在,沒有爆發戰爭。
張瑞篤信,誰都不敢將十幾萬人的生死寄託於別人的沒有惡意。
這種信任,實在太昂貴,昂貴到需要十餘萬人以性命來擔負。
即便退一步而言,韓遂隱藏的深,沒有暴露自己,也沒有威脅十萬人的糧道。
韓遂敢放任這十萬人戰敗以後從自己的領地上逃往武威以西嗎?
隨著隴西、天水的反叛,武威以東,盡為右將軍府所有。
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