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八章先祖立誓,後人立威,漢末之幷州匪政,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審配苦口婆心的對張瑞勸道:“《史記·太史公自序》有言,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
“穀物不經春夏秋冬,如何積蓄精華,豈能穀粒飽滿?揠苗助長,為先代之鑑。”
這也就是對著當朝天子,審配沒辦法罵一聲白痴。不然審配一定讓說一年三熟這話的人,去了解了解農業常識。穀物生長週期在那兒呢,怎麼縮短週期?
現在的問題顯然是,一方認為對方沒常識。一方認為對方沒見識。
張瑞確定南方水稻能夠一年三熟,赫赫有名的占城稻張瑞雖然沒有詳細瞭解,也曾有所耳聞。
但君臣各自認知下的真理,卻無法改變對方的認知。
不過這也不怪審配,人總對超出認知的事情難以接受。
在張瑞第一次聽說澱粉不需要種出來,天朝可以直接用陽光跟二氧化碳人工合成的時候,也就一個感覺:“你在逗我呢?神話、科幻都不敢這麼想,現實卻先一步實現了?”
張瑞只得先嚐試著對審配說服道:“古人之言有時亦會落後於時勢。太史公在世時,若有農夫告知其冬麥於十月播種。太史公定以為其乃愚夫。然時至我朝,冬麥於十月播種,已為常識。”
審配十分無語,問道:“既然陛下相信畝產能夠十二石,為何又要殺彭羕?”
這解釋起來可真是太麻煩了。跟繞口令似的。
張瑞一攤手,說道:“朕相信能夠畝產十二石,但不相信別人告訴朕能夠畝產十二石。卿能理解嗎?”
理解?理解個錘子!
審配、賈詡大眼瞪小眼,最終審配只能無奈說道:“伏惟陛下能作威作福。”
張瑞擺了擺手,懶得糾纏下去,畢竟自己向來不以口才著稱。
三人等待了片刻,趙雲稟報道:“陛下,前軍都督段文求見。”
“準。”
段文入內,立即向張瑞拱手,說道:“臣恭問陛下聖安。”
“免禮。”張瑞說道:“卿主管南方戰事。對交州以南可有了解?”
“交州以南?”段文一時摸不著頭腦,說道:“瘴氣叢生之地?”
不要怪段文摸不著頭腦,他作為軍方主將,關注的都是可能威脅朝廷的勢力。
但交趾地區,除了宋朝時曾經攻入中原屠城外,其他時間都是被中原王朝隨手吊著抽的存在。
可即便是宋朝重文輕武,也能在北方一邊與強敵交戰,綁著一隻手,抽出點餘力隨手就將南邊給擺平了。
除此之外,任何中原王朝都不會把交趾當作對手。
思索了片刻,段文驀然眼神一亮,說道:“陛下可是欲向交趾宣雷霆之威?一群蠻夷小國尚不知我聖朝已立,至今未遣使稱臣納貢。”
審配、賈詡都連忙贊同,哪怕皇帝想開疆拓土,也比想改變農耕週期更靠譜。
張瑞問道:“征服交趾,卿可有把握?”
段文立即以手捶胸,說道:“我聖朝大軍,旬日之間可踏過馬援鑄柱之處,為我聖朝拓土南疆。”
“馬援鑄柱?”張瑞好奇的問道。
段文神采飛揚,向張瑞解釋道:“前漢建武十六年,交趾地區徵側、徵貳姐妹發起叛亂。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紛紛響應,擊敗前漢駐軍,得城六十五座。光武帝遂令馬援率領大軍前往平叛。”
“馬援將樓船大小二千餘艘,戰士二萬餘,平定交趾之後,遂在極南邊界上設立銅柱,刻字記功。世稱馬援銅柱。”
張瑞點了點頭,興趣不大。以孟朝武功,一路打穿中南半島也不是什麼難事。關鍵是能夠遂行有效統治。
見天子沒什麼反應,段文決定下點猛料,說道:“其柱銘文曰,銅柱折,交趾滅。。”
張瑞莞爾一笑,論風騷,還是我諸夏先賢更勝一籌。
好一個柱銘,銅柱折,交趾滅。這箴言一樣的柱銘,嚇也能夠把越人嚇得心驚膽顫。
聽著這豪邁宣言,張瑞彷彿能看到先祖意氣風發,胯刀而立,目光如電,俯視遍地臣服蠻夷得場面。
張瑞的注意力也被從占城稻上吸引過來,好奇得問道:“如今銅柱可安在?”
段文故意嘆了一口氣,說道:“銅柱依然在,只是碑文埋。”
張瑞眉頭一皺,壓著怒火問道:“什麼意思?”
段文見成功引起皇帝殺意,露出笑容,立即向張瑞解釋道:“越人恐懼於碑銘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