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九章地跨七州,虎視何雄哉!,漢末之幷州匪政,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末之幷州匪政
折衝府是府兵最基層的組織,是配合禁軍改制對兵役制度的完善。
唐朝鼎盛時期有八百多個折衝府,僅關內道即關中附近就有二百八十九個折衝府。
這二十多萬關中府兵,保證了大唐中樞對地方壓倒性的優勢,所以府兵制崩潰之前,大唐對地方叛亂具有非常顯著的威懾效果。
如今張瑞治理下,關西最顯著的優勢是工商繁茂,當然這可能是每個穿越者都會帶來的必然改變。極力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然後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手工業,進而將手工業中的手字去掉,變成發展工業。
在這種工商興盛的背景下,官府極力限制兼併,引導豪族投資進行手工業生產。
所以關西的土地兼併一直保持在極低的程度,這對府兵制的執行而言,是個強有力的保障。能夠使府兵制維持的時間比歷史上更長。
歷史上府兵制維持了兩百年,在張瑞治理下,豪族投身工商,兼併之心不強烈,府兵制的執行時間說不定能翻一倍。
至於四百年後,府兵制崩潰了也就崩潰了。諸夏應該有開拓進取之心,怎麼能夠寄希望於一套制度執行四百年還不過時落伍?
張瑞絕不允許後世子孫慕古守舊,抱著宗祖制度不肯改動分毫。
軍府制度的設立,雖然增加了大量官員,但也是為了更有效的管理府兵軍籍。讓府兵時刻處於可集結動員狀態。
當軍府設立,府兵與西漢徵兵制的差距,也就僅在於府兵並不需要完全脫產,去守衛地方郡縣。
按據《漢書》記載,西漢男子二十歲傅籍,此後每年服勞役一月,稱“更卒”。二十三歲以後開始服兵役,役期一般為兩年,一年在本郡、縣服役,稱為“正卒”,另一年到邊郡戍守或到京師守衛,稱為“戍卒”或“衛士”。如遇戰爭需要,還須隨時應徵入伍,至五十六歲才能免役。
府兵也是需要輪換到長安戍衛的,但並不需要一年什麼事也不幹就在郡縣裡持戟看守大門。
張瑞覺得這簡直是對人力的浪費,以這個時代車馬慢的特點,就算遇到叛亂,現集合府兵都來得及平叛。
至少現在關西執行的這套兵役制度下,百姓都以參軍為榮,而不是被強徵入伍。兩相對比,士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而十二衛禁軍,則是進一步將府兵中熱愛戎馬、能征善戰計程車卒收到了禁軍,類似於後世各國計程車官制度。而服役年限到達,想要退出的府兵又可以定期退役,這對官府,對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如今交通基本靠走,就算官府恢復徵兵制,長期保持一支規模龐大的常備軍,也不可能分散在各郡縣,必然要集結,光是集結的時間就要消耗數月,無法訓練。
一年當中有幾個月在行軍,無法訓練。與其浪費這人力物力,還不如讓折衝都尉就地在每年秋收過後組織冬訓。
若大規模徵召全府府兵,則折衝都尉領軍出征。若只徵召部分,則由左右果毅都尉中一人領兵出征。
府兵制度,或者說張瑞微調過後的府兵制度,不一定是古今中外五千年中最完美的制度,但一定是最適合當下關西的制度。
李嚴在涼州試點軍府制度後,如果沒有太大的漏洞,就會逐漸推廣到全境。
到時候在關中也會設立兩百個以上軍府,與十餘萬禁軍一同形成中樞對地方的壓倒性優勢。
為此張瑞召集了民部中郎司馬芝、兵部中郎王凌以及負責整個京畿地區軍政要務的司隸別駕荀彧,打算趁十月份黃河結冰之前,先將內政的事情安排一下。
三人抵達後,張瑞先對司馬芝說道:“司馬中郎最近一直忙於安頓洛陽百姓,處置洛陽田宅。難得今日能有空來與眾人議事,先談談今歲秋收後民部府庫及戶籍詳情。”
司馬芝起身,說道:“在此之前,且先允許某為諸位說一下太尉治下總體情況。如今太尉在並、涼、司、益、冀、兗、荊七州皆轄有郡縣。大漢十三州,已有七州與太尉有所關聯。”
話音落下,眾人皆驚。
不論在這七州中究竟佔據了多少的郡縣,僅地跨七州,這就是一個令人驚歎的事實。
這是除了天子,任何人都無法實現的情況。
漢室不可能任命官員管轄七州之軍事、行政、司法、人事、監督等一切權力。
而普通流寇首領、地方軍閥也不可能達到如此高度。
所有人都想到一個詞,秦王掃六合。
秦王掃六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