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五章自身升遷與豪族叛徒,漢末之幷州匪政,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末之幷州匪政
趙歧作為敦煌太守,新官上任三把火,完全沒有束手束腳。直接頒佈政令,豪強必須將多餘的土地分給貧困百姓。沒有一絲商量的餘地,豪強要麼接受,要麼被大軍碾平。
當初張瑞便有些莫名怪異的感覺,直到今天被蘇則提醒,張瑞才驀然發現,原來臣下們,早已經切身體會到了驃騎將軍府的強盛。
已經可以打破約束,以最佳方案,處理各種政務。
豪強、商賈,要麼接受官府限制,讓利於百姓。要麼乾脆被官府所封殺,失去一切利益。
如今強盛的官府,再不被任何豪強、世族或商賈所威脅。
哪怕強盛如太原王氏,若自己以為一家獨大,可以威脅驃騎將軍府。那等待王氏的也是蕭條衰落。
只要張瑞下令,凡王氏族人,三代以內不得出仕。強盛一時的太原王氏,其衰落也將比紅樓賈府還要迅速。
關西有太多讀書人、將門子弟以及豪族世家將會取代王氏子弟所留下的位置。
而回到西域商隊這件事當中,官府強勢要求所有商隊自域外返回,都必須帶夠一定份額的布帛,無論是胡商還是諸夏,都必須遵守此令。
這無疑不符合所有商人的利益。但卻沒什麼道理可講,官府就是要從商人的利益中取出一部分,勻給普通百姓。
商人們要麼選擇接受這個條件,從而獲得絲綢之路的入場權。要麼乾脆無緣入場,不要妄想販賣諸夏絲綢前往西域獲取鉅額財富。
商人,尤其這種跨越上萬裡進行貿易的豪商,透過驃騎將軍府穩定的社會秩序,道路治安,獲得了天價財富,必須擔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不能任由彼輩一直依附在驃騎將軍府身上吸血,自己腦滿腸肥,卻對平民百姓無所益處。
張瑞讚揚的對蘇則說道:“汝之提議令孤醍醐灌頂,孤以往的確對豪族太過仁善。稍後孤將召集內閣閣輔以及民部中郎,認真商討豪族究竟該如何造福諸夏子民。”
其實張瑞特別反對一種看法,那就是所有官僚都沆瀣一氣,所有世族、豪強子弟都鼠目寸光。整個階層鐵板一塊,所有人都為了階層利益,完全不顧百姓死活,國家危難。或者說所有人都為了階級利益,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個人得失,生死榮辱。
後世許多無良公眾號,完全不看史書,為了流量,怎麼危言聳聽,怎麼信口開河。
在其描述下,整個封建時代的官員,全是蠅營狗苟之輩。為了官員利益,為了世家大族,反對一切有利國家的政策。亦不顧自己個人受寵升遷、身後青史名譽。
先不說有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救亡圖存,富國強民,前仆後繼。
就範文正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說法,這些人都能視而不見。
為了能夠使國家強盛,為了百姓富足。范仲淹主動上書,請求削減官員俸祿,精簡官員,減少恩蔭。為了國家利益,帶頭削減官僚福利,這一刀一刀的全是砍向自己所處官僚階層。
在范仲淹的改革下,宋朝政局面貌一新,迅速精簡了官員機構,強化了軍事武備,科舉一改清談之風,實才大興。全國各地,學校紛紛興起。
於是范仲淹被評價為:“公以王佐之才,遇不世出之主,竭忠盡瘁,知無不為,危言鯁論,建明規益,身雖可絀,義則難奪,天下正人之路,始公闢之。”
無論是“竭忠盡瘁”還是“天下正人之路,始公闢之”,都證明範文正公的確是一身正氣,為國為民。
或許很多普通人自己做不到很多善事,但並不妨礙人們願意相信,這世間的確有公忠體國的官員。有人在邊疆默默無聞,奉獻一生。有人在中樞朝廷,大刀闊斧改革。完全不在意世族、豪強那些蠅營狗苟。
一位官員,他可以出身世族,但不代表他本身腦子裡時刻想著的都是維護豪強利益。很多時候,整個階層的利益,與官員個人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
哪怕漢室大部分官員出身豪強、世族,上臺之後,推行的政策也是限制豪強,抑制兼併。
張瑞相信,若是自己堅定立場,要從豪族的利益中取出一部分勻給普通百姓。會有大量官員,為了受到賞識,快速升遷,投自己所好,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而這些官員中,也不乏一些出身世家大族的子弟。
蘇則已經預料到了自己這份提議,將導致整個天下的豪族、商人都利益受損。但那又如何,自己因此而受到了孟侯的賞識,一躍高居從三品安西節度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