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部分,慈禧全傳之母子君臣,保時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然後問他的意見。

“老佛爺不必當它一回事!這會兒也沒有工夫去理這個碴兒,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李蓮英一向言不虛發。要說了,慈禧太后總會聽從,即或有時意見相左,慈禧太后亦會容忍。誰知這一次竟大為忤旨!

“哼!我不知道你安著什麼心!你沒有工夫你走開,別在我跟前胡言亂語!”

這幾句話,在慈禧太后訓斥載漪之流,算不了一回事,對李蓮英來說,就是“嚴譴”。

他不敢多說,碰個頭悄悄兒退了下去,心裡卻頗為自慰,輕輕易易地脫出了漩渦,可以不至於做出任何對不起皇帝的事。

由於李蓮英的被責,激發了崔玉貴的雄心,久屈人下,當了多少年的“二總管”,這一回自覺有取李蓮英的地位而代之,成為“大總督”的希望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因而也就“福至心靈”,一下子把這件事想通了,“事情明擺在那兒,”他說,“有人寫了這張紙條,託人帶給另一個人,受託的人,把這張紙條弄丟了。

鬼使神差讓劉玉撿到了,真是老天爺有眼!“

“嗯!”慈禧太后問道:“那兩個人是誰呢?”

“一個是……”崔玉貴毅然決然地說出口來:“珍主子。”

“字跡不錯吧?”

“不錯!”

“不知道什麼時候掉的?”

“一定是今天。紙條還很乾淨,再說,隔一天也早就掃掉了。”

“你派人到永和宮去看看,我等著你回話。”

崔玉貴派了個很機警的太監去打聽動靜,回來報告:永和宮一定出了事,上上下下都哭喪著臉。有個叫壽兒的宮女,被三四個宮女輪班看守著,屋子外面還有太監守衛,說是怕壽兒尋死。

“那就是了!”崔玉貴立即奔回樂壽堂覆命,同時建議,召瑾妃來詢問。

慈禧太后沉吟了好一會說:“不必!永和宮的,為人老實。

她不知道這回事!“

“這,奴才就不明白了。”

“如果她知道,就不怕傳信的人上吊,那不就滅口了嗎?照現在看,她們都不知道內中寫的什麼,只是怕傳信的事發覺,我會查問,所以不敢讓傳信的人尋死!”

“是!”崔玉貴心悅誠服地說:“老佛爺聖明。”

話到此處,慈禧太后就不再說下去了。顯然的,對於瑾妃,她是諒解的,至於珍妃的“罪孽”是更深重了!崔玉貴猜想,慈禧太后此刻是考慮處置珍妃的辦法。

其實,如何處置珍妃,在慈禧太后看並不是一件很為難的事,她是在考慮自己的行止。

這一天召見榮祿八次,反覆商量的,就是走,還是不走?經過八次的垂詢,她一時未曾想到的疑問,以及榮祿起初不肯明說的話,差不多都被髮掘出來了。然而她並未完全被榮祿說服。

榮祿一再力言的是:“聖駕萬萬不可出巡!應請當機立斷,施行安民的辦法。非將載漪等人置諸重典,不足以挽危局而贊大猷,釋群疑而彰慈仁。”談到“出巡”的地點,榮祿表示,不論熱河行宮,或者一度提到過的山西五臺山,皆非樂土,因為若不議和,則我能到,洋人亦能到,而如決心議和,則眼前即可設法謀求停戰,根本不必“出巡”。

如果慈禧太后真的要走,榮祿已經宣告,潰兵滿地,號令不行,萬一驚了駕,他只有徒呼奈何。倒不如深居禁城,反來得安全。那時他會親自擔任守衛大內,保護聖躬之責。至於議和一事,李鴻章與張之洞已分別奉派為頭、二等全權大臣,在上海與漢口跟洋人談判時,得以便宜行事,很快便可停戰。在京師,榮祿認為奉懿旨賜瓜果食物,已留下很好的轉圜的餘地。最後榮祿還留下一著棋,撤走甘軍以後,趁使館洋兵疲憊鬆懈之際,劫持各國公使,逼得洋人非和不可。

話是說得很有道理,但慈禧太后還是不能明白宣示,一定不走。第一、想到聯軍包圍紫禁城,不免心悸;第二、這場滔天大禍,是由戊戌政變演化而來,洋人很可能提出這麼一個條件,議和可以,先請皇帝復位。那一來,自己是非交出政權不可了!但如“出巡”在外,則閃避搪塞,怎麼樣都可以想得出法子。

如今有珍妃的這張紙條,慈禧太后更覺得自己的所見不差。不過,要走非先說服榮祿不可,派誰留守,主持和議,亦是一大難題。

“唉!”她不自覺地嘆口氣:“真煩人!”

“船到橋門自會直。”不知何時出現在她身邊的李蓮英,勸慰著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