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1部分,恐怖簡訊,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古今??

只知道是七月十四,陰曆,空氣裡有雨意,可是一直未下;人們擁在錦帳紗屏的服裝間大廳裡,請出半個世紀前的舊衣箱,好奇而不耐煩地等待。?

等待是一種儀式,就好像開箱是一種儀式一樣,老輩子戲人傳下來的規矩凡動用故去名伶的戲裝,都要祭香火行禮告擾後才可以開箱取衣的,不是拿,是請。?

龍套的戲裝叫隨衣,名伶的戲衣叫行頭,都是專人專用,且有專人侍候打理的。她們不屑於同不名戲子共用一套頭面,自備的禮服冠戴是誇耀的資本,是身家,也是身價兒,誰擁有的服飾頭面最多,最全,誰就最大牌,金釵銀釧,玉鳳翠鯉,普通人家的小姐也望塵莫及。那叫派頭。一個戲子沒了派頭,也就沒了靈氣兒,沒了身價兒,沒了勢頭兒,生不如死。?

今兒請的衣箱舊主叫做若梅英,是四十年代舊北京戲行裡的名角兒,遮月樓的當家紅旦,綽號“小周後”的,同蓋叫天梅蘭芳都曾同臺演出,風光一時,富貴人家唱堂會,請她露一下面的謝儀相當於普通三口之家半年的嚼穀。解放後消沉了一陣子,後來死在“文革”裡,說是墜樓自盡,詳情沒人知。?

戲子的事兒,本就戲裡戲外不清楚,何況又在那個不明不暗的年代呢??

誰會追究?不過飯後茶餘當一段軼聞掌故說來解悶兒,並隨意衍生一番,久之,就更沒了真形兒。?

香火點起來了,衣箱供放在臺面上,會計嬤嬤拈著香繞行三圈,口中唸唸有詞,幾位年老的藝人也都同聲附和:“去吧,去吧,這裡沒有你的事兒。走吧,走吧,這裡不是你的地兒。”?

坐在角落裡的瞎子琴師將二胡拉得斷斷續續,始終有一根線牽在人的嗓眼處,抽不出來,咽不下去。?

門開著,溼熱的風一陣陣吹進來,卻沒半分疏爽氣,加之屋子裡擠滿了人,就更悶。?

小宛有些不耐煩,低聲抱怨:“醜人多作怪,這也能算音樂?”?

會計嬤嬤“噓”地一聲:“這是安魂曲,告慰陰靈的,小孩子家不要亂說話,今天可是鬼節,小心招禍。”又煩惱地看看門外,咕嚕著:“也怪,往年裡少有七月十四下雨的,陰得人心裡疹得慌。”?

其實小宛今年已滿十九歲,算不得小孩子了,可是因為祖孫三代都在劇團裡當過職,諸位阿姨叔叔幾乎都是眼睜眼看著她長大的,習慣了當她作子侄輩,同她說話的口吻一直像教孩子,憐愛與恐嚇摻半。?

小宛很無奈於這種“不恭”的恫嚇,簡直是侮辱她的年齡與心智。然而除了沉默之外,似乎也沒有別的方法表示抗拒。畢竟,那些都是她打小兒鑽後臺起就常常被敲著後腦勺笑罵“假小子”的叔伯阿姨,如何認真嘔氣去?有時他們興致來了,甚至會把她穿開襠褲時的糗事兒翻出來調笑一番,那才真正沒臉呢。?

不是沒想過換個工作單位,但是大學專業是服裝設計,除非一夜成名自己開個設計公司,否則又有什麼去處會比劇團服裝部更愜意?好歹也算個文藝單位嘛。?

再說,對綵衣的嗜好是她打小兒的心結,能為眾多活在現實生活中的歷史人物設計戲服,實在是件浪漫而有挑戰性的工作,簡直就不是工作,是遊戲,是享受,是娛樂如此,只有忍受著姨婆爺叔們常用“神仙老虎狗”之類毫無新意的老段子來嚇唬她了。?

陰雲密密地壓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樣子,像種無聲的催促。?

眾皆無言。?

滿室的蟒、帔、靠、褶亦沉默。?

只有會計嬤嬤含混不清的禱告聲配著弱而不息的胡琴聲時斷時續:“不要來,別來啦,這裡沒你的事兒,走開啦,走開……”?

嬤嬤今年五十開外,頭髮早已半禿,卻仍然一絲不苟地在腦後垂著條裡面塞了楦子固而外頭看著還倒還肥美的大辮子。每當她轉身,辮子就活了一樣地跟著探頭探腦。?

不知過了多久,辮子忽然一跳,嬤嬤轉過身來,示意小宛:“開吧。”?

小宛笑嘻嘻走上前,心裡不無緊張。梅英的故事她從小就風蹤萍影地聽說過幾分,說她是北京城頭面收藏最豐的名伶,說她每套戲裝收箱前都要三薰三晾,而每次上身前又必用花瓣裝裹逾夜去除黴氣,說她所有衣裳上的金銀線都是真金白銀織就,一件衣服六兩金,美不勝收,貴不可言……但是戲行規矩,死於非命的伶人衣箱通常不再啟用,只作文物收藏,除非有逼不得已的理由,否則絕不開箱。因此有些員工已經在劇院工作了半輩子,也從未有眼福見識過著名的梅英衣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