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中國時代,宮本寶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拿美國打比方,這樣的要求相當於東京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羅斯福總統解散太平洋沿岸地區的民主黨,任命日本傀儡做加州州長,並把美國軍隊撤到落基山脈以東。
日本在天津及天津周邊大肆炫耀一番它的軍隊、坦克和轟炸機(讓轟炸機從天津的外國租界低空隆隆飛過),隨後中國便出現妥協跡象。日本人要求撤換的於主席被立即解職,其部隊開往南方。接著,5輛滿載北平政府軍隊的火車也被中國國防部部長何應欽調往南方。何部長出於慎重,嚴把口風,不讓部隊知道撤退原因,擔心他們若知道了他對中國的背叛將有兵變。日本方面發回的電文援引何應欽私下對日本華北駐軍參謀長酒井大佐的談話:“我現在完全明白日本人想要什麼,我希望他們明白我尋求和平解決的誠意。我相信他們會得到回報的,我不希望出現任何意外事件。”
許多中國人都認為國防部部長何應欽自己得到了日本人的現金回報。在中國的內戰中,他曾公開收買敵方將領,公佈他們倒戈的價碼。然而,雖然何應欽以政府的名義明確地答應了日本人的所有要求,但是沒有得到南京政府和老謀深算的中國獨裁者,身材細瘦的蔣介石的確認。整個中國政府還保持著沉默。
日本駐華北參謀長酒井大佐有些不置可否地說,日本給中國政府執行這些要求的期限為6月20日,但可以給一定的寬限期限。“我們不想再多說什麼,”酒井大佐最後冠冕堂皇地說,“我們只希望為東亞帶來幸福。我相信中國人感激我們的真誠。如果他們不知感激,我們只能將中國人當成種族的敗類。”
根據日本人這種偏頗的定義,中國將軍商震就不是種族的敗類。早前他被派來天津代替被解職的於將軍。商將軍一上任,立即對天津的日本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中將進行了“禮節性的拜訪”。梅津中將友好地開啟了一瓶又一瓶上等的香檳酒,賓主高呼“為睦鄰友好”而痛飲。
吳佩孚要重出江湖?
當北平的官員們還在對日本人奴顏卑膝時,日本人不費一槍一彈,只是稍加威脅誘騙,就控制了幾乎大半的北部中國。北京突然間危機四伏,而紛亂中漸漸凸現出一位戲劇性的人物:人稱“儒將”的吳佩孚。
吳佩孚大帥,這位農民出身的土匪,統治大半個中國十年之久的大軍閥,同時也是傳統的儒家學者。他目光憂鬱、下頜透著堅毅,瘦削的面頰滿是鬍鬚,曾被認為是孔子得意門生的後裔。10歲的時候,吳佩孚就能聲情並茂地背誦古文名篇,他的詩作展示了東方人不尋常的天賦。他精通軍事謀略、清正廉潔、勇敢無畏、熱愛自己的國家……吳佩孚的追隨者自豪地稱自己為“吳迷”。吳佩孚最喜歡烈酒、戲曲和純金器皿。不善識人和自大是吳佩孚最致命的缺點,他自比拿破崙,甚至認為自己比拿破崙還要偉大。吳佩孚一度控制了整個中國北方,但是他的部下——“基督將軍”馮玉祥背叛並推翻了他。吳佩孚只好退隱,在荒山孤廟中重又開始研修書法和詩詞。不過,他在很多中國人眼裡仍舊是一位大英雄。
一些傳聞認為吳佩孚又來到北平,對這裡的事情“指點江山”。但可以肯定的是,擋在前臺的是吳佩孚格外信任的左膀右臂白堅武。讓我們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出北平城的路上,中國政府被日本人趕得方寸大亂,匆忙中在北平西郊的車站裡遺留下一輛裝甲列車。事發前一天的夜裡,在白堅武的帶領下,大約60名中國人和朝鮮人,集合一些中國軍隊,穿著普通百姓的服裝,帶上武器,乘著這輛裝甲車,向北平的舊城區出發。裝甲車從北平城南開進10公里,來到永定門的豁口。但是指揮官白堅武缺乏明確的行動計劃,他進攻的目標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政府迫於日本人的壓力在北平保留的僅有的維持治安的衛戍部隊。
白堅武的裝甲車開到永定門便開始射擊。顯然,這是一起與城裡呼應早有預謀的行動。但是,白堅武的計劃落空了。北平駐軍得到警報,迅速佔領永定門,用沙袋堵住豁口,並開槍反擊。裝甲車徒然地在黑夜中轟鳴,被迫停下來。午夜之後,裝甲車的每個視窗都被佈置上槍手猛烈開火,開始反撲。這一次守軍裝備了迫擊炮和機關槍,頑強回擊。 幸運的是,除了一箇中國苦力不幸被迫擊炮彈擊中外沒有人中彈,裝甲車再次撤退。大約在拂曉時分和早晨7:40左右,裝備了3英寸炮的裝甲車又先後兩次衝向北平城,北平始終巋然不動,裝甲車也只好沿著鐵路灰溜溜地撤退。
雖然這件事情做得愚蠢不堪而且太自不量力,卻足以驚動全中國。到處流傳著吳大帥被激怒,準備將日本人從華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