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06肖勁光,冷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腰斬計劃”實施過程中,傅柏翠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團匪鍾紹奎則是窮兇極惡。當時,他很想把這些再說說。可是,想到打傅柏翠涉及到打“社會民主黨”的問題,自己也就止住了。當然嘍,即使當時說了,肖勁光的意見也不一定會被採納,但這時的肖勁光心裡可能會好受一些。
為了迅速解除十二軍的這種窘境,肖勁光打馬回到軍區。催問部隊給養。
1931年7 月。
蔣介石調集三十萬軍隊,自任總司令,採取“分路圍攻、長驅直入”的戰術,對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第三次“圍剿”。
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決定,繼續實行“誘敵深入,避敵主力,打其虛弱,乘勝追殲”的戰略方針。
蔣介石氣勢洶洶。
毛澤東運籌帷幄。
閩西蘇區頓時更加緊張起來。軍區軍事會議從下午開始,晚餐後接著討論。
羅明在會上已經第三次強調毛澤東“十六字”破敵方針。
肖勁光則從軍事角度分析:閩西面對的敵人,以南線張貞及廣東軍閥實力最強。向西則有汀江等河流阻隔,不便部隊運動和發展。向東大都是山區丘林,雖傅柏翠兵力不強,但即使部隊在東面得手,也沒有發展的餘地。只有北面是土匪盧新銘、盧興邦部盤踞在汀州(今長汀)、連城一線,力量不算強大,而且地域廣大,糧食充足,群眾條件也較好。如果發展順利,還可進一步往西發展,與中央蘇區連成一片,打破敵人的“圍剿”。
肖勁光的分析是客觀的,有說服力的。
自從攻打坎市、大小池失利之後,肖勁光在失敗和挫折中進行了長時間痛苦的思考。他從戰爭中不斷學習戰爭,血的教訓是不能忘記的。
“冒險進攻無疑是以卵擊石,但單純的防禦又會處處被動挨打。我們必須在進攻中防禦,在防禦中進攻。要多打游擊戰,運動戰,在運動中爭取主功,殺傷敵人,取得勝利。”肖勁光說這些活時顯得很激動。
最後,會議制定了“向北發展”的方針。
具體行動方案如下:(一)先打上杭與永定之間的蘆豐、豐稔盧新銘、盧興邦等團匪盤踞的據點,鞏固上海中央和蘇區的聯絡線,然後,在運動中集中兵力向汀州、連城方向發展,爭取與中央蘇區打成一片,並在運動中消滅二盧。
(二)在南線組織一個專門的工作委員會,以羅明為書記,除地方武裝外,還留三分之一的主力紅軍,進行遊擊和小規模的運動戰,保護群眾,牽制敵人。
(三)省委北移,第一步暫移白沙。完全放棄保衛龍崗、虎崗的口號。
夜很深很深了,會議才告結束。
肖勁光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了閩西蘇區反“圍剿”作戰。
盧新銘、盧興邦部長時間內按兵未動,仔細察視著“圍剿”態勢。他們自知本錢不多。
南線張貞部糾集廣東軍閥,氣勢咄咄逼人,叫囂要與閩西紅軍主力決一雌雄,在蘇區南面指揮部隊,展開攻勢。
東面傅柏翠部已經有好幾次小型出擊,不過,多半是以搶點糧草為目的。
西線鍾紹奎又雄心陡起,極力要搶頭功,所以,他主要將部隊向東南方向展開,以龍崗、虎崗以目標。
雨過天晴。肖勁光正在召開一個小型會議。這次軍事行動,由他全權負責。
肖勁光作了詳細部署,先調十二軍就近一部、虎崗警衛營,再加上彭楊軍校的全體學員,迅速掃清西面障礙,打掉鍾紹奎力量薄弱的蘆豐。肖勁光說:“鍾紹奎不是拼力向東、南展開要搶頭功嗎,我們就把虎崗讓給他,敲掉他的一隻後腿。這樣為我們向北發展解除了來自西面的威脅。”
“有一種情況,我們要料到,在蘆豐之西有邱伯琴部。平時,雖鍾、邱不和,但現正處敵人猖狂‘圍剿’時期。萬一邱部增兵蘆豐,我們就會很被動。”
說話的是伍修權。
伍修權剛從蘇聯回國,分配在閩粵贛軍區工作,成了肖勁光的得力助手。
肖勁光略作思考,說道:“對,這個環節不能疏忽。派專門力量監視邱部動向。”
很快,具體作戰計劃制定就緒。
張貞組織兩個團的兵力從南面向虎崗逼進,眼睛盯著龍崗。
鍾紹奎一千餘人向虎崗西部撲來。
區壽年部兩千餘人則由東南向蘇區迫近,其目的也是要直闖閩西蘇區首府所在地。
虎崗、龍崗已被敵人形成三面包圍之勢。十分危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