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06肖勁光,冷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裡外但見火光彌天。敵軍死傷無數,僅被火車壓死和落水淹死就達數千之眾。吳佩孚見大勢己去,乘火車鼠竄而逃。二、十、十二、十三師一路猛追,前鋒直抵武昌。
9 月1 日。敵武昌被圍。歷時四十天的武昌決戰就此打響武漢決戰期間,佔據閩、浙、贛、蘇、皖五省的孫傳芳,一改坐山觀虎鬥的方針,急調十萬大軍人贛,企圖利用江西這一“吳頭楚尾、粵戶閩庭”
之戰略要地,一箭雙鵰。在他看來,吳佩孚元氣大傷,北伐軍銳氣已盡。漁翁之利,他孫傳芳已如翼中之物,唾手可得了。
北伐主戰場,頃刻東移。
南京。五省聯軍司令部會議室。
各部旅以上長官均己到齊。
“總司令到——”傳令兵一聲長叫。各長官肅然起立。
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全身披掛由屏風後昂然而出。
頓時,掌聲陡起。
“坐!”孫傳芳雙手向前一推,然後撩起劍鞘,坐下。
此次軍事會議,孫傳芳是極為得意的。吳佩孚三番派人來寧,由請到求,盼他出兵,來使說到痛處聲淚俱下。張作霖目前又馳電修好,言詞懇切,尤其這結尾幾句,讀起來如飲甘霖:“玉帥新挫,武漢已失,東南半壁,全賴我兄支柱,弟以大局為重,微嫌小隙,早付東流,倘有新需,敢不邑勉。”①的確,他孫傳芳好長時間沒有揚眉吐氣了。
連日來報,革命軍雖鄂南兩橋新勝,但消耗極大;武昌設圍,久攻不下。
正如昨晚與小妾戲言:“此次收拾殘局,捨我其誰?”
受此情緒感染,孫傳芳語氣咄咄逼人:“古人云,蓄勢而發,伺機而動。
此時機已到……“
靜靜的會議室,洋溢著五省聯軍總司令的自豪與得意:“前有玉帥,自不量力,稍有長進,便大叫武力統一中國,近年來又常常輕惹廣州赤賊。鋒芒太露,太露!該有此敗啊!”說到此,一臉輕蔑神情:“後有蔣介石,胃口太大。太大!打一打吳軍氣焰是可以的,怎麼能如此愚鈍,兩敗俱傷呢!
愚鈍啊,愚鈍!“說到此,只見他兩手一按桌面,欣然立起:”我軍此次出兵收拾殘局,以逸待勞,千鈞之勢而發。各部須抓住戰機,不讓赤賊以喘氣之機。重功重賞,重過嚴懲不饒。下面請盧總司令部署兵力!“
盧香亭從容走到地圖前,詳解兩軍態勢和作戰部署。
盧香亭,日本士官學校畢業,與孫傳芳同學。孫傳芳此次十萬大軍入贛作戰,總司令人選經過他仔細斟酌。他深信這位老同學,不會讓他失望。
不一會,盧香亭一切部置停當。
孫傳芳對此深為滿意。
9 月6 日,孫傳芳從南京司令部致電蔣介石,令革命軍“迅速撤退。” 9月7 日,孫傳芳向蔣介石發出最後通諜,限24小時內撤回廣州:“否則職守所在,末容食忍……決於兩日內由寧赴贛督師。”②其時,盧香亭已率軍沿萍醴鐵路和銅鼓、修水兩路,蜂擁而進。
蔣介石急電北伐軍右翼入贛作戰。同時調總預備隊第六軍黑夜北上。
入贛作戰分三路迎敵:第一路魯滌平率第二軍第五師、第五軍第四十六團攻贛州、吉安,直趨南昌;第二路程潛率第六軍第十七師、第七軍第十九師、第一軍,攻銅鼓、修水,直搗德安:第三路朱培德率第三軍七、八、九師和第二軍四、六兩師兩萬餘人,走宜春、新喻,威逼南昌。同時命何應欽所部進入福建,牽制江西。
金秋九月,本該是收穫季節。這裡卻是烽火連天。
戴嶽、肖勁光率部萍鄉告捷,繼而攻佔宜春、分宜,逼進新喻。
分宜與新喻之間,相距不過數十公里。然而,這裡山丘如削、崗巒四布,處處易守難攻。
孫軍唐福山、張鳳歧兩部企圖據險佈陣,頑強阻擊北伐軍於分宜、新喻之間。故而唐福山將所有兵力全部投入戰鬥,張鳳歧將預備力量反覆增調。
於是,二軍出師以來第一場硬仗打響。
六師正面主攻敵仰天崗陣地。
決死隊一次又一次衝上去,毫無奏效。
師長戴嶽親自組織火力,掩護集團衝鋒。部隊一時逼近崗前。
然而地形過於複雜,敵不斷變換射擊角度。北伐軍軍火力則無法與之作相應變換,致使崗前部隊進退不得。
軍部巡察隊見此情況,命六師分兵沿表水南岸迂迴至敵人側後,策應正面衝鋒,實施兩面夾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