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
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部分,劍橋中國史:中華民國史(下),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合。而且,每個系統都向外和向下深入整個社會,
試圖建立這一運動最終可以依賴的基層組織和群眾基礎。最後,由於地區上
的巨大差異,而且這一運動分佈於山區和平原,跨越華北和華中,處於日本
戰線的後方和與國民黨爭奪的地區,行政管理變得更復雜了。戰爭期間中共
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保持這個運動的凝聚力和推動力,在嚴格的中央集權
——這無論如何難以做到——與退化為十足的地方主義——黨稱之為“山頭
主義”——之間,左右為難地沿著不穩定的航向前進。掌握運動的中堅力量
不是地方政府,而是來自延安黨中央的黨和軍隊的高層領導。
表 17 戰時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擴大 ①
① 哈里森:《通往權力的長征》,第 294 頁。黨員人數和軍隊人數不得加在一起,因為許多軍人同時是黨
員。軍人的 1/3 大概是黨的某一類成員(正式黨員、預備黨員或發展物件)。
1937 年
1938 年
1939 年
1940 年
1941 年
1942 年
1943 年
1944 年
1945 年( 4 月)
八路軍
80000
156700
270000
400000
305000
340000
339000
320800
614000
新四軍
12000
25000
50000
100000
135000
110960
125892
153676
296000
總人數
92000
181000
320000
500000
440000
450960
464892
474476
910000
1941 年 1 月 4 日新四軍事件前的數字。參見表 16。
黨。概略而言,中國共產黨的組織一直是一個等級制的金字塔,有政治
局、常務委員會和中央委員會居於頂點(見表 18)。由這一層次作出的決策,
尤其是政治局或者是它的主席毛澤東作出的決策,都經過書記處,書記處大
致確定目標,還決定哪一個機構或部門應負責執行所要求的任務。
下一級組織有兩種型別,負責處理黨的工作。第一種是有定向任務的職
能部門,在最高層次上直接對書記處和政治局負責。它們的最重要的單位及
其領導人參見表 18。
下一級組織的第二種型別是區域性的,與黨開展活動的地區相對應。這
些地方局,像中央委員會的各部門那樣,對延安的黨中央負責。它們透過指
揮系統向下監督各分局(主要位於華北根據地)以及下級委員會和支部的工
作。在地方局以下,也像中央一樣設有職能部門,但形式上有所簡化。
表 18 中日戰爭時期黨的組織①
① 此處中共組織及負責人名單未必準確,請讀者用時加以鑑別——譯者注。
中央委員會
政治局
書記處
中央委員會的主要部門
軍事委員會
組織部
宣傳部
統戰部
敵佔區工作委員會
幹部教育委員會
社會部
群眾運動委員會
職工運動委員會
婦女運動委員會
青年運動委員會
出版發行委員會
地方局
分局
各級委員會
毛澤東、張聞天、秦邦憲、周恩來、陳雲等上述人員,加上任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