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部分,劍橋中國史:中華民國史(下),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根本的改變。我們不認為未來的“解放區”的居民是比其
他地方居民遭受剝削更為嚴重的受害者,目的在於反駁過分簡單化的社會-
地理決定論。但是,應當明確的是,在中國各地都有足夠的貧困和壓迫,不
滿和疏遠,使共產黨的組織者們一開始就有把握能找到許多農民接受他們的
宣傳(即使沒有達到冒險支援他們的程度,因為這是一件完全不同的事)。
最後會有許多農民充分了解他們所從事的工作而冒險行事,甚至作出終
極的犧牲。他們在為革命服務中,做出了許多無價的英雄之舉,但本章主要
注意的是農民的利己主義而不是利他主義。當然,他們不一定是同一些農民,
然而只要有適宜環境,英雄主義的種子在任何地方都會開花,即使在一般認
為專心於腳踏實地的打算和斤斤計較的村民們中也是如此。不僅是共產黨人
的宣傳,也是他們的政策和榜樣,鼓舞了少數(但已可說是許多)農民超越
自我和犧牲自己,這決非偶然。一種非常特殊的聯絡已逐漸在共產黨人和農
民之間建立起來。在國民黨人與農民之間沒有發生這種情況。但是,從下述
事實得出了嚴重的兩可的解釋:儘管共產黨上層對農民處境的關心是真誠
的,並決心改善他們的處境,但他們把動員農民和盼望解放當作為一個目的
服務的手段,這些農民對這一目的——國家的獨立,權力和威力——興趣卻
要小得多。共產黨的上層一旦贏得了權力,就以一種新的形式繼續運用農民
階級所體現的工具:他們為了推翻舊政權曾成功地加以調動的蘊藏著不滿情
緒的巨大貯存庫以後變成一個人力資源的巨大貯存庫,他們為了使一個農業
國工業化試圖加以調動它,但遠不夠成功。如果種地的人與掌權的革命家之
間的關係變得很不和諧,那是因為,除別的因素之外,農民的解放不是,也
從來不曾是中國革命的基本目的。
爾夫,《20 世紀的農民戰爭》,第 292 頁。我本人要 用“造反者”一詞代替“革命者”。
② 喬爾?S。米格代爾:《農民、政治和革命》,第 5 章。
③ 由於缺乏整章論述,可參看費維愷(本書上卷第 1 章《農業》一節)和馬若 孟(本卷第 5 章《農業危機》
一節)說明的情況和不一致的解釋。
① 用 R。H。託尼的話說:“沒頸”(R。H。託尼;《中國的土地與勞動》,第 77 頁)。
第 7 章 地方政府的發展
從最早時期開始,中國政治制度的質量,大體上被認為並不比最低層政
府的質量好。晚清政治的理論繼承了一個長期以來的爭論,即現存官僚政治
制度對地方社會的影響的利和弊。各縣若由本地人,而不是由中央選派的外
地人管理,其得失將如何?讓地方人士參與政治,官僚政治的國家要承受多
大風險? 1860 年以後國家現代化的需要,又把這些老問題以尖銳的形式提
了出來。如果國家的強盛需要動員民眾的力量,透過什麼樣的地方上渠道才
能最好地得到這種力量?如果國家需要更多的錢,透過什麼樣的地方機構才
能最順利地得到錢?在 20 世紀,軍事現代化、擴大的和西化的學校系統、新
型的警察力量,所在這一切都需要國家設法更好地控制地方社會,並從中汲
取更多的財源。
就在國家被迫以新的和更有效的方式滲透進地方社會的時候,民眾運動
的各種思想也把注意力投向地方政府。民族主義是巨大的動員力量,因為中
國的命運越來越被看作是每個人的事,新的群體要求過問政治。這些群體主
要是那些正在現代化的城市裡的商業階級和新式學校的畢業生,但也包括內
地的一些地主和有科舉功名的人士。立憲政府需要一種自下而上的政治發展
模式,合法的國民議會成立以前,必須調查和確認選民資格的合法性。建立
一些地方名流能正規地參與政治的機構,確實背離了清代的舊體制;在舊體
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