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部分,劍橋中國史:中華民國史(下),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蘇維埃俄國之間會有“某種形式的兩國政府之實際合併”時,他聲稱:“我

們為一個解放的中國而戰鬥,當然不是要把這個國家移交給莫斯科!”他接

著清楚地說明了這一反駁的根據:

中國共產黨只是中國的一個政黨,在爭取勝利中,黨應為全民族說話。黨不能為俄國人或第

三國際的統治說話,只能為中國民眾說話。只是中國民眾的利益與俄國民眾的利益一致,能說是

服從莫斯科的意志嗎?但是,當然,一旦中國民眾和他們在俄國的兄弟一樣,有了民主權力和獲

得社會上政治上的解放,這種共同利益的基礎將會大大地擴大起來。①

這段話表明,毛澤東在 1936 年感覺到了全世界共產黨聯合起來的團結的

束縛。但是它也表明,對於毛澤東來說,團結並不意味著從屬。如果其他情

況都一樣,一個“解放了的中國”——就是說,由共產黨統治的中國——與

蘇聯將比與其他國家有更密切的聯絡。但是,如果情況不一樣——如果莫斯

科不尊重毛澤東認為是正常的、適當的中國的利益——中國的政策在他的指

導下就可能採取不同的方向。

在 30 年代,中國共產黨內有一些人,他們並不採取同樣的獨立態度,正

① 《毛澤東集補卷》第 5 卷,第 264 頁。

② 《矛盾論》,《毛澤東選集》第 1 卷,第 307 頁。

③ 《辯證唯物論》,第 86 頁;《毛澤東集補卷》第 5 卷,第 258 頁。這裡討論的 這段話出自蘇東坡的名

著《前赤壁賦》,原文是這樣的:“自其變者而觀之,則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

我皆無盡。”

④ 《毛澤東集》第 6 卷,第 275 頁。

① 原載於 1936 年 2 月 3 — 5 日上海《大美晚報》;據收入《毛澤東的政治思想》第 419 頁上的斯諾手稿。

如在以後的年代裡,有一些人在與莫斯科打交道時,準備比毛澤東更靈活一

些。從 1935 年到 1945 年,在中國共產黨內,毛澤東與所謂“國際主義的”

(就是親蘇的)派別之間的鬥爭的歷史,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歷程,本書已

另有記述。在這裡我們不擬談論莫斯科與中國共產黨,或其不同派別之間的

權力關係,而是要談毛澤東堅持獨立於蘇聯監護之外的理論的性質與意義。

在毛澤東於 30 年代末期提出的概念當中,在他相信中國革命的獨特性和中國

人必須以自己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方面,最大膽、最不含糊的標記是,“馬

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這一口號事實上只被中國共產黨人使用了相對短的一段時期,開始於

1938 年毛澤東第一次自己提出這一說法,而達到它的頂點,則在 1945 年,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劉少奇歡呼毛澤東在建立理論方面的

偉大成就,說這些理論“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又完全是中國的”。但是,

如果這一說法本身是比較短暫的,那麼它所表達的關注的事情卻在 1938 年以

前就出現了,並且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始,它不僅依然存在,並且變得

更為重要。

毛澤東提出這一想法的原因不難理解。中國化的概念,象徵面對共產國

際傲慢、專橫的態度,對中國民族尊嚴的肯定;因此,這個概念的價值不僅

在於是黨內鬥爭的武器,而且也是一個民族危機時期對非共產黨人的輿論具

有吸引力的口號。但是它也反映了毛澤東真正深信:歸根結底,來自西方的

思想在中國的環境裡不適用,除非讓這種思想適應中國民眾的心理和條件。

對於毛澤東來說,中國化在 1938 年的確切含意是什麼,是一個更為複雜

的問題。要求把馬克思主義“民族化”(如劉少奇在 1945 年所說),①不僅

在中國,也在其他非歐洲國家,都含有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適應許多不同水

平的國家的現實——從大量前資本主義農業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杜鵑聲聲

雙曲線

論衡全譯

老是不進球

寶貝不要跑

這就是結局

[hp]vampire

僻處自說

墨蛇狂情

竹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