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部分,劍橋中國史:中華民國史(下),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鍛鍊,鍛鍊在於自覺……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於體育之自
覺不可。”①
自然,這種有效行為的關鍵首先在於思想的根源,部分地在於儒家傳統。
但是,像這些段落的主要啟示無疑來自折衷主義的,然而卻基本上是西方化
的思想,這些思想是毛澤東從閱讀《新青年》和聽他的倫理學教師和未來嶽
毛澤東及其思想方面的知識,是一個重要的貢獻。
① 毛澤東:《體育之研究》,第 5 頁。
② 顏元:《四存編?存學》,第 63 頁。
① 毛澤東:《體育之研究》,第 1 頁。
父楊昌濟的課吸收來的。
楊昌濟不但是康德和塞繆爾?斯邁爾斯的信徒,而且是朱熹的信徒。他
教倫理學,他對自己的倫理學有強烈的信仰,努力鼓勵學生立志做有益於社
會的正大光明的人。②為此,楊昌濟自編一部修身講義,書名為《論語類鈔》,
從《論語》引出若干有意義的章句,借孔門的話來申述他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該書第一篇就是“立志”,其中說,“有不可奪之志,則無不成矣”。③
和楊昌濟一樣,毛澤東特別強調意志的作用。他在 1917 年發表的那篇文
章中寫道:“足以強意志,體育之大效,蓋尤在此矣……意志也者固人生事
業之先驅也。”①這樣相信意志和主觀力量的重要作用,是毛澤東人生觀中的
一個核心的和特有的要素。毛澤東在他 1917 年 3 月《給宮崎滔天的信》中,
邀請宮崎在第一師範學校黃興紀念會上講話,他自稱“頗立志氣”。②
但與此同時,毛澤東以真正中國人的方式,認為要得真志,非先領會哲
學倫理學和得到啟發不可。毛澤東在 1917 年 8 月 23 日的一封信中寫道:“真
能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學倫理學,從其所得真理,奉以為己
身言動之準,立之為前途之鵠”。然而,這不只是主觀態度問題,需要行動
和獻身:
再擇其合於此鵠之事,盡力為之,以達到之,方始謂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為真志,而非
盲從之志。……只可謂之有求善之傾向,或求真求美之傾向,不過一種衝動耳,非真正之志也。……
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無志……。③
以下的事實提供了毛澤東當時總的政治立場的若干觀念:他說,今之有
治天下之法的人,只有袁世凱、孫文、康有為三人。其中獨康有為似略有本
源,而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實在何處,徒為華言炫聽。毛澤東在信中寫道,“愚
於近人,獨服曾文正”,他像在《新青年》發表的那篇文章那樣,用曾國藩
諡號。④
儘管如此,1917 年的毛澤東思想的模式決不是純粹傳統的。毛澤東所要
實現的目標,自然是中國的富強和振興。他在信中寫道,天下亦大矣,社會
之組織極複雜,民智淤塞。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動其心者,當是有
大本大源。今日變法,便從枝節入手,如議會、憲法、總統、內閣、軍事、
實業、教育,一切皆枝節也。枝節亦不可少,惟此等枝節,必要本源,本源
未得,則此等枝節為贅疣。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為宇宙
之一體。毛澤東接著寫道:
今若以大本大源為號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動者乎?天下之心皆動,天下之事,有不能為之者
② 斯諾:《西行漫記》(中文版,董樂山譯,三聯書店, 1979 年),第 121—122 頁。
③ 李銳:《毛澤東的早期革命活動》,第 30 頁。
① 毛澤東:《體育之研究》,第 5 — 6 頁。
② 這封信載於《毛澤東集》第 1 卷,第 33 頁。關於毛澤東寫這封信時的環境, 見戴:《毛澤東,1917—
1927 年:文獻》,第 18—20 頁。
③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一部毛澤東著作彙編(《資料選編》第 10—11 頁)中, 這封信被判定是寫給楊懷
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