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明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進退兩難,攝政長公主,滄海明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來宮裡了。難道是因為跑去洋教堂感恩去了?”
燕北邙失笑:“陛下每天忙於公務,她就是來了您也沒時間跟她玩笑嘛。所以她自己說了,還是別來陛下面前胡攪蠻纏,佔用了陛下處理政務的時間,回頭連覺也睡不好了。”
“你還別說。”提到‘政務’皇上就一肚子火氣,“為什麼這段時間有這麼多摺子上奏?而且全都是煩心事兒!”
今年旱災嚴重,很多地方夏收減半,而且夏種無望。甚至還有地方溪流河水以及井水都乾涸了,老百姓們連喝的水都找不到,只好離開家園去找水。
任何災情只要一出現流民,各種亂七八糟的麻煩就會接踵而來。
所以紫宸殿裡最近一段時間的奏摺幾乎都堆成了山,皇上每天只有兩個時辰的時間休息,剩下的時間除了吃飯就要埋頭在奏摺裡。
其中緣故不用說大家也猜得到,公主殿下不問政事了,上官大人要準備婚禮,工部尚書楊時昀忙著籌備臨州碼頭,戶部尚書韓胄雖然能夠拿出鉅額的賑濟款,但能夠去賑災的人選卻一直沒著落。
按說大周朝建國第三年,朝堂之上也不缺臣子,但這種事情若是隨便交給誰的話,賑濟款肯定層層扒皮最後都落進了欽差大臣和地方官員的口袋裡,最後整出個什麼結果顯而易見。
“陛下不要著急,再多的事情也要一步一步的來。您還要保重龍體。”燕北邙輕飄飄的勸道。
“保重龍體?朕都快累成狗了!”皇上長袖一甩,轉身坐在了榻上,完全忘了留下太傅原本是因為什麼。
“蒼原你說這賑災的事情該派誰去更合適呢?”皇上的手指煩躁的瞧著手邊的檀木炕桌。
燕北邙輕笑著問:“陛下要聽臣的建議?”
“廢話麼!不聽你的建議朕為什麼要問你?”
“臣覺得還是鈺兒去最合適。”
“鈺兒……”皇上念著自己女兒的名字,沉思了好一會兒才嘆道:“鈺兒已經做得很多了,她畢竟是公主不是皇子,朕不想讓這些政事再煩她。朕想讓她輕輕鬆鬆的玩兩年,然後出嫁。”
“那陛下就派大皇子去好了。”燕北邙笑道,“大皇子今年九歲了,也該出去歷練一下了。”
“九歲啊!”皇上氣憤的瞪著燕北邙,“你讓一個九歲的孩子去災荒之地?虧你想得出來。”
“但這是皇子應該肩負起來的責任啊,皇子早晚都要承擔。不過是去災區發放賑濟的銀米,陛下擔心什麼呢?難道那些災民還敢把大皇子怎麼樣?”
皇上還是沉默不語。
燕北邙又道:“臣以為這是鍛鍊大皇子的一個機會,陛下可以跟皇后娘娘商議一下。”
皇上擺了擺手,說道:“不必商量了,王德,去叫大皇子來。”
燕北邙不再多說,安坐在旁邊等著李鐸過來。
當然,因為殷皇后身體尚未恢復的緣故,李鐸就在翊坤宮內侍奉湯藥,王德出去沒多久就帶著李鐸回來了,進殿門後先給父皇請安,又拜見太傅,之後便規規矩矩的站在那裡敬聽父皇的吩咐。
李闖看著這個乖巧的兒子,忍不住一陣感慨——小時候李鐸也是挺頑皮的,怎麼這兩年變得這麼快?看他這副樣子哪裡像是個九歲的孩子?完全是十九歲二十九歲才會有的表情——謙恭,謹慎,站在那裡眼觀鼻鼻觀心,十二分的規矩。
幾乎是立刻的,李闖想到了李鈺。想起李鈺九歲的時候都做了什麼?
李鈺九歲的時候已經可以憑藉一根繩索跳上房頂,想要什麼東西就一定要得到,得不到就要想盡千方百計。
那個時候,她會指著街上一身泥汙又黑又瘦的韓嶽說,跟我走,我保證你能過上你想要的日子。
那個時候,她就敢帶著田棘悄悄地跑去劍湖水師駐地,不但拿回了被一個校尉當街搶走的一個落魄老人家傳的摺扇,還敢把傷痕累累的軍奴揹回家。
若比起知書達理,比謙恭孝順,李鈺被小她七歲的弟弟甩出七八條街。但若是比能力,比魄力,比胸懷,比手段,李鐸卻被李鈺甩出十萬八千里。
“鐸兒啊,你知道幾年旱災十分嚴重,青州到泰州方圓一千多里從今年三月份到現在沒有下一滴雨,不但莊稼被曬乾了,連人畜都沒水喝。災民四處流浪,加上天氣炎熱引發了瘟疫,父皇對此事十分的煩惱,不知鐸兒對此事有什麼想法沒有?”
“兒臣……兒臣……兒臣不敢妄議朝政。”李鐸的耳根開始泛紅,很顯然他完全沒料到他的父皇會就國事向他提問,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