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7部分,位面開拓者,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到幾個主要的角sè,透過星門來到了傳中的亞特蘭蒂斯之城,卻發現整座城就是一艘超大型的星艦後,整個人頓時就激動了。
要星艦這東西,不管是在主位面還是在《泰坦尼克號》位面,也都已經造出了一批。但是,規模最大的也不過是永滅級的指揮艦。
與《星際之門:亞特蘭蒂斯》裡的這艘亞特蘭蒂斯號相比,差了何止一星半點。至於剩下的那些懲罰者級護衛艦和更小的帝國號護衛艦,就更別提了。
其實,在掌握了製造星艦的技術之後,寧致遠也想過給自己造一個大傢伙。哪怕不能帶到其它位面,只能放在主位面用也非常的好。
到時候,完全可以把家人、親友之類的全都接到超大型的星艦裡。不管是到外星際旅遊,還是在星海中遨遊,都是個很不錯的享受。
只不過,造星艦這種事情,不要消耗的資源相當的可觀。光是結構方面,造得越大,難度也會跟著成幾何倍增。
畢竟,就算有能量護盾在,確實能夠在很多情況下都保證星艦的安全。但宇宙這麼大,天知道會不會有什麼意外。
到時候萬一要是沒了,或者暫時沒了護盾,需要依靠船體來抵擋一些意外情況時,要是一碰就散了架那就慘了。
更別,越是龐大的星艦,製造起來所需要兼顧到的方方面面就越多,成本方面也同樣會因為體積的大小成倍遞增。
雖然寧致遠也覺得那些動不動,就能出動成千上萬艘大型星艦的動畫和小,看著很帶勁、很熱血。
但經過自己上那三種星艦的製造後,也知道那是相當不切實際地。不大批次製造星艦時的成本和時間,只是維護、資源供應等後勤工作,就會是個大問題。
不過,當寧致遠看到《星際之門:亞特蘭蒂斯》這部劇集中出現的亞特蘭蒂斯號全景之後,第一時間就決定,搶下來!一定要搶下來!!
這座可以是集中了古人最先進技術的星艦,不裡面會擁有多少的技術資料,光是亞特蘭蒂斯本身的價值就足以讓人瘋狂。
只可惜,就在寧致遠打算好好地看看這部劇集,看看怎麼樣才能又快又好地將之掌握在裡時,樂園島基地那邊卻傳來了有關《環太平洋》世界的訊息。
“我!外星小怪獸又出現了?!”
〖
jīng彩推薦:
第263章 發展前景
對於沉寂了半年多的外星人突如其來的行動,寧致遠其實並不意外。相反,還有些求之不得、翹首以盼的感覺。
只不過,當透過時空門趕回到《環太平洋》世界,確認了海底通道一次xìng出現五隻開菊獸的訊息後,不免有點呆。
因為,按原劇情的發展,外星小怪獸向來都是一隻一隻派過來,一邊破壞人類的城市,一邊以汙染地球的環境。
某種程度上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的開菊獸都屬於炮灰軍團,進行的都是自殺式攻擊。
白了也就是,別看人類製造大型機甲殺了不少外星小怪獸。實際上,人家壓根就是送上門給人類來殺得。
殺得越多,對環境的汙染也就越厲害。這也是為什麼開菊獸一開始出現時,幾乎都是一隻一隻的單獨行動。
因為活著的開菊獸是沒有辦法汙染環境地,同樣也起不到摧毀人類城市,以及摸清楚人類實力情況的作用。
後來,也只是在那個專門研究開菊獸的牛頓蓋茲勒博士,私自半自己的大腦與怪獸大腦聯通後,才出現兩隻。
雖然牛頓蓋茲勒博士透過與開菊獸意識共享,得到了一直處於神秘狀態的外星人來歷和入侵地球的原因。
但同時,也讓外星人將人類的實力、機甲的弱點,甚至於前線基地的分佈等等一系列的情況,都給摸的清清楚楚。
於是,不但出現了一次出現兩隻第四代的開菊獸,而且在戰術上、攻擊技巧上,甚至是功能上都要比以前更強力。
在原劇情中,史塔克潘達考斯特退守香港,並且找回男主角萊利貝克特之後,第四代開菊獸就開始入侵香港基地。
而這次入侵的兩隻外星小怪獸,一隻是稜背龜。大約有八十一米高,重達兩千九百噸,力量強大,動作也很敏捷。
最關鍵的是,這玩意兒居然還配備有應該是透過意識同步後,從人類的科技中演變來的高階武器,有機電磁脈衝。
這玩意兒發shè之後。不但將澳大利亞機甲“尤里卡突襲者”陷入宕機狀態,就連香港基地也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