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2部分,問鏡,漂亮格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負重。
在他身畔,武元辰和楚原湘的神意透空交錯,沒有起衝突——就憑他們現在“東倒西歪”的德性,也打不起來!
“仙境”之中,肯定不像“外面”那樣,法則都給斬成了一鍋稀粥。不說別的,只這海空山色、殿宇樓閣,若沒有穩固的法則支撐,連幻境都支不起來,絕不會像現在這樣,給人以不可思議的質感。
但是,支撐此間的法則,肯定是對神意傳播極其“不友好”。平常感應也還罷了,一旦想推高振盪頻率,形成衝擊,阻滯之大,較外界強出何止千百倍。
某種意義上,這就是一種封禁,專門針對武、楚二人。
蘇雙鶴不動聲色,悄然隔開身畔搖動的神意,和那兩個傢伙拉開距離。若在之前,萬不可能,現在卻輕鬆多了。
哪知正移動間,楚原湘神意轉折激盪,彷彿是老儒吟哦出聲: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授長生。”
蘇雙鶴不免腹誹:他倒還有閒情!
不過,能夠重新使出這“多此一舉”的手段,也證明楚原湘開始適應此地的環境。
依舊是有人比蘇雙鶴更直白,虛空中傳來一聲冷笑。
發聲的是一直沉默的武元辰。此時神意抖蕩,沉鬱中殺機如燃,將尖銳的意念擊發出來:“我道是哪個,原來是上清餘孽!”
這裡是仙境也好,幻境也罷,對武元辰這樣層次的人物,都不會為外象所遮蔽,而是直視其法則層面。若將感應窺探入微,便可見得,海天之間,那種獨特的玄門義理,典型的運轉方式,和上清宗修士戰過不知幾千幾萬次的武元辰,怎麼可能發現不了?
甚至是這一方天地,他也不是“頭回”進來了。
“三清境!”
當年玄門各大宗門閥,由八景宮牽頭,做“三十六天”的設計,只是理念不同、利益難合,最終分道揚鑣。
當時引發衝突的兩種理念,矛盾主要集中在“三清以下三十二天”之上。
一方是認為,應當東南西北各立八天,鎮壓四方**八極,主張者以上清宗為首。
另一方且師法佛門“十法界”,垂直劃分三界二十八天,更上有四梵天,合為三十二天,這一派,則是以八景宮為首。
到後來,“三十六天”的設計終究還是沒能達成共識。
上清宗召請諸天神明,自成太霄神庭,勢壓北地,採用的就是四方八天之法;便是後來陸沉的東華宮,也借用了此一架構。
八景宮則在垂直分劃的路子上走得更遠,其宗門根本的“雲外清虛之天”,彙集三十六洞天福地,逐天而上,自成一域,幾已不在此界之中。
但不管是哪一派,爭論得又是如何激烈,其中卻有一條,早早就沒了異議。
那便是更在三十二天之上的“三清境”和“大羅天”。
道經有云:三天最上號曰大羅,是道境極地。妙氣本一,唯此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一曰清微天玉清境;二曰禹余天上清境;三曰大赤天太清境。
不管是四方八天,還是三界四梵,到最後,都是歸於三清境,最上則為大羅天,包羅諸天,至高無上。
之所以如此,並不是依據什麼“道經”,也不是來自於哪家的玄理,而是有一樁同時記入八景、上清乃至多個玄門大宗的記載,鐵證如山。
劫生劫滅,上溯萬古。
自世間現了“修士”、有了傳承、定了法統,對於各自根脈的追尋,就一日沒有停止過。
相較於魔門那位高高在上的統天大化元始天魔王;相較於巫門確鑿無疑且隨時可以瞻仰之神蹟;相較於儒宗聖人脈絡清晰的學理傳承,釋、玄兩家其實還是有些尷尬的。
佛祖、道尊位於五大神主之前列,卻是“天地生後不得見,只有神位在人前”,都道是那二位傳下了道統,但不管怎樣探究,都是隻鱗片羽,且以玄虛之言為多。
久而久之,不免就有些人心志動搖,又或矯誣攀附,再有不懷好意之人,煽風點火,佛門遠在西極也還罷了,一段時間內,玄門各宗倒是大興“虛無”之風,大有踢倒神壇,全面切割之勢。
便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清宗三世葛祖師,神通天授,九十年而成地仙,此後駐世傳道,一手開拓上清宗域外世界,再百年,於無上杳冥之層次,追溯時光,合於道尊真意,將那一點緲不可測的烙印,接引回來,將其演化成一門無上神通。
神通一出,諸天震動,立成天地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