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不生病憑什麼,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振成像(MRI)、正電子攝影(PET)相繼問世,人體對醫生而言似乎已沒有任何隱藏得了的秘密。
治療上人工呼吸機、腎透析機、人工肝、ICU系統監測裝置使醫生似乎可以把死神推到路邊的臭水溝裡;人類運用疫苗徹底消滅了天花和脊髓灰質炎,運用抗生素治癒了絕大多數感染性疾病,完全改變了人類的疾病譜;輸血、麻醉、無菌技術讓外科醫生幾乎無所不能,可以移植掉幾乎身上的所有器官,工程技術的發展更讓外科手術進入了微創時代,人類正試圖以最小的創傷最完美地解決絕大多數問題。
但現代醫學自鳴得意時,人類卻漸漸對其有了更多的非難,人們發現它也不是萬能的,在艾滋病、SARS、腫瘤、心腦血管疾病面前似乎是花拳繡腿的時候多,許下的諾言比花花公子的還遙遙無期;醫療衛生系統似乎是條吞錢的大鯨魚,吃起“蝦米”來永不滿足;醫生呢,則似乎不再有所謂的人文關懷,他們渾身閃爍著冰冷的金屬儀器光澤,威嚴卻無情。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紀,醫學會走向何方,我們不得而知,只希望在中國不再有這麼緊張的醫患關係,不再有回扣,不再有醫鬧,不再有大處方,也不再有偷偷對準醫生的攝像機……
第三章醫院的歷史和結構
1。讓人抱怨惱怒的醫院
我跟你說吧,我對醫院並沒多大好感——當然,對自己每天必須待上近十小時的固定工作場所,能喜愛的絕不會太多——身處仙界的七仙女還老下凡偷著洗澡呢!何況,我每天還要面對生離死別,還要接觸一個個憋著滿腔怒火的病人呢。
而絕大多數人比我遠更有理由對中國的醫院進行抱怨:在自己痛苦焦慮的時候,沒有可信賴的眼神,沒有溫情的言語,只有永遠搞不清楚躲在哪個老鼠洞的檢驗室,只有複雜得比組裝一臺電腦還費勁的就醫程式,只有在擠滿各種怪味的候診大廳的無窮等候,只有剛吐出“請問”就被“下一位”塞回去的幾分鐘“臨幸時間”……
發發怨火是不是很爽?就像端著把AK衝進你的領導辦公室一樣帶勁。現代醫學渾身閃爍著鋥亮的儀器光澤,冰冷而遙遠;它從人文關懷、慈祥長者、噓寒問暖身旁飛馳而過,想開罰單都追不上。
2。醫院其實曾是膳宿之家
醫院自誕生初始就一直跟慈善、關懷聯絡在一起,它經歷了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作為宗教活動的中心;作為貧民院;作為臨終者之家以及作為醫學技術的中心。只有醫院發展到最後一個階段時才似乎在高效率、高科技的白色光環下漸漸失去人文關懷,這也夠讓它飽受罵名的了!
醫學的發展一直和宗教、戰爭脫離不了干係,醫院也是如此,儘管羅馬建立了第一個獨立的被稱為醫院的醫療機構,但今天大多數人所知道的醫院的起源是與基督教的興起緊密相連的。
基督教義強調人類有責任向病人和窮人提供幫助。天主教鼓勵教士建醫院,把醫院建在教堂附近以形成統一的宗教勢力。十字軍東征時期,天主教軍隊在向聖地巴勒斯坦進發的過程中,就建了很多的醫院。非宗教界捐助者例如皇帝、皇后、貴族、富有的商人、手工藝人和行會,以及市政當局也都建有醫院。但這時的醫院並不能算得上嚴格意義上的醫院,因為慈善和溫情有餘,但有效的治療手段不足,這裡提供最多的是神父虔誠的禱告和修女溫柔的安慰,而且這時的治療方式一般掌握在修女手中,她們最大喜好是把病人包在洗得雪白的疊得稜角分明的被子裡,整潔而大方,但病人的生死就不是她們的事了——是上帝的事!
中世紀末,窮人的經濟和社會狀況極度惡化,多數醫院再度開放,但是它們不論患病與否都向窮人提供食品和住宿,所以很快就具有了膳宿之家的特徵。
而我國史上最早的醫院雛形,一直可以追溯到周代。據《周書·五會篇》記載,在周成王執政時,就在成周大會的會場旁設立過病坊,所謂:“為諸侯有疾病者之醫藥所居。”到了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在首都臨淄建立了“養病院”,專門收容聾、盲、跛、蹩等殘疾人到此集中療養。隋代還曾專門設立過收容麻風病人的隔離病院——“癘人坊”。宋代由政府興辦的慈善機構甚多,諸如福田院、廣惠坊、安養坊、安樂坊等,這些機構亦具有醫療功能。
後代的絕大多數中國醫院本質上仍為慈善機構,有官辦,也有富人或官員個人興辦的為貧民提供基本生存條件的貧民院。
3。中國醫院進化論
18世紀及以前的低階醫療水平很難治癒疾病,極少有病人能夠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