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部分,甲午戰爭,公主站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令部——報恩郡的大都所裡充滿了殺氣。
“以道作亂者,依據東學精神,必須予以討伐。這是我們的信念。”大都所長金演局答道。
“你們何必去討伐呢?日本軍和朝鮮傀儡軍正在討伐他們。南接同敵人打得不錯,不過,我認為他們肯定打不贏,因為同屬東學的北接也要出兵了……他們的命運會怎樣呢?”
吳知泳掃視著金演局等北接領導人的臉,彷彿在向他們每個人發問,語調緩慢而柔和。
沒人回答。孫秉熙似乎晃動了一下肩膀,吳知泳便盯住孫秉熙問道:
“不用各位回答,結果不是明擺著嗎?南接軍受到敵人和昔日夥伴的雙重征討,必敗無疑。北接軍一定能大獲全勝。怎麼樣?你們高興吧?”
依然沒人回答。停了一會兒,吳知泳接著說:
“後世的歷史學家對這次戰爭將如何評論呢?你們已經準備好了一套為自己樹碑立傳的說辭吧?我想聽一聽,能說給我聽聽嗎?”
金演局癟著嘴,輕輕合上了眼睛。孫天民垂下視線。孫秉熙並不躲避吳知泳的目光,身子一動不動,臉上泛起紅暈。
“因為我們再也忍不下南接那幫傢伙的無理謾罵!”孫秉熙似乎終於按捺不住,首先開口了。說完,他的嘴唇顫抖著。
“噢,那就讓他們來賠罪,事情不就完了嗎?這是我們內部的事,就像兄弟之間吵架一樣。兄弟吵得再兇,如果有人來欺侮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兄弟倆就會忘掉吵架,互相幫助,一致對外。這難道不是我們朝鮮人的人情嗎?”
對吳知泳的話,孫秉熙深表同意。
“我們之間有南接、北接的問題,”吳知泳又說道,“但是,在日本軍和京軍①的眼裡可沒有南北的差別,他們視為眼中釘的是整個東學。你們也是他們的討伐物件,這還不明白嗎?”
在吳知泳的雄辯面前,北接領導人都低下了頭。
其實,他們心裡也在想:若不是所屬關係,若不是以往的一些緣由,對於武裝暴動,他們也並不十分反對的。
“如果能向我們道歉……”孫秉熙道出真情,激動得說不下去了。
“當然要賠禮道歉。我代表南接,向你們賠罪。”
吳知泳立刻跪倒在地,叩頭謝罪。
“好,你瞧!”
孫秉熙站起來,抓過豎在屋角的旗幟,狠狠摔在地上,用腳踹斷。這就是“伐南旗”。
調停成功了。
當然,在北接集團中,主張東學是純粹的宗教團體,堅持反對武裝暴動的人仍然存在。但是,能使北接一派的大多數傾向於武裝暴動,這就是巨大的成功。
。▲虹橋▲書吧▲
第73節:折斷伐南旗(3)
日軍在平壤和黃海的勝利,使英國感到了危機。
英國的權益中心在上海。日本掀起戰端時,英國認為只要戰火不燒到長江下游,倒也不必干涉。
不過,當時英國預料清廷不至於一敗塗地。現在,從戰況來看,似乎清廷已經無法挽回敗局。於是,英國開始考慮將來的問題了。它是最希望清廷能夠維持現狀的。
日本徹底打敗中國,清朝的政治體制必然崩潰,中國全土必然陷於混亂狀態,工商業活動將停頓。這正是英國所擔心的。從日軍進攻迅速這一點看來,很有這種可能。
據英國分析,清朝崩潰,意味著它的邊遠地區開始從中央脫離出去。西藏,新疆,還有東北部會首先離去,但不是獨立或自治。它們的背後都肯定有列強的力量在活動。周圍地區動搖了,中央部分的反政府運動就會激化,從而加速混亂。到那時,英國所害怕的工商業停頓必然要出現。
反政府運動即革命運動,這時也開始在中國內部萌動了。
近來,孫文在夏威夷。他拋棄了以前那種去天津說服李鴻章進行改革的書呆子氣,正在同洪門的人們接觸。他要募集武裝暴動的資金。
“推翻滿清,建成我們的新政權時,加倍償還。”
孫文以這種條件籌措軍用資金,他的計劃越來越現實。
清朝的房架子還算牢固,但是,一次巨大的失敗會使它動搖。考慮到這一點,英國便想出面勸說日本停戰了。
10月8日,英國公使向陸奧外相提出兩個條件,探詢停戰、媾和之意,即:一、列強保障朝鮮之獨立;二、中國向日本賠償戰費。
這位公使於8月中旬到任,不久便造訪日本外交部,暗示:英國政府對日、中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