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部分,甲午戰爭,公主站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他領域裡,各個派別的抗爭也很激烈。這也許是儒教家長專制體系的影響,從一家一戶開始,同塾、同鄉等關係糾纏著,不管本人如何,都要依照所屬集團的意志行動。

主戰論的南接宣揚自己的主張。聲調越來越高。儘管主張宗教純化的北接反對舉兵,但它也不是非暴力集團。為了打倒對立的南接,北接並不怕使用武力。南接方面大罵:

“你們算什麼男子漢,一群窩囊廢!”

越罵越兇。捱罵的一方不可能默不作聲,結果不斷地發生毆鬥,甚至激化到出現傷亡。

“南接太蠻橫了!”

“竟然動刀動槍威脅我們!”

“對於弓雖。暴,我們也得用武力相抗!”

北接方面開始集結兵力,不是為了同日軍和朝鮮官軍作戰,而是要跟共同信奉東學的南接火拼。北接領導者金演局、孫秉熙、孫天民、黃河一等人組織了伐南軍,揭起了伐南旗。

他們起草了檄文,準備發往北接各地。檄文說:“以道(東學)作亂,實屬非是。全琫準、徐璋玉等輩乃國家之叛逆,師門之亂賊,吾等何不群起而攻之?”

這就是內部分裂。

這樣下去,不僅不能同日軍作戰,反而會使東學自我崩潰。南接方面在起兵之前也必須解決同北接的對立問題。

這期間,形勢大為變化。成歡之役,清軍大敗,日軍佔領了牙山。清軍向平壤退卻而去,日軍在後緊迫,朝鮮政府只有當日本的傀儡了。

日本侵略朝鮮,最強烈反對的是東學。同政府軍講和時,東學堅持加上一條:“嚴懲通倭者。”

如今,朝鮮政府自國王以下的要人全都通倭,雖然是迫於武力。

不,“通倭”一詞表達得並不充分,實際是屈從於倭人。從此以後,朝鮮政府的意圖,就是日本的意圖。日本的意圖是統治全朝鮮,而統治全朝鮮就必須消滅反對日本的東學。日本驅逐清軍之後將採取什麼行動,東學是看得很清楚的。

東學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勢力,但一直以樸素的方法維持的內部統一,目前到了極限。樸素的方法就是靠人事關係。組織擴大以後,人事關係也隨著複雜起來。

東學第一代教主崔濟愚遇難後,崔時亨成了第二代教主。本應該他一聲令下,東學便齊聲響應,但現在卻做不到。其原因不只是組織的擴大,還在於教主崔時亨的觀點是東學中的少數派。

要進行為第一代教主恢復名譽運動——“申冤運動”,崔時亨很謹慎。起初是反對,後來知道贊成者佔多數,他才下定決心。他在統率教團的政治方面,並不出眾,他超群之處是作為一個宗教家的才能。

崔時亨心裡只希望把東學的活動限制在宗教方面,並使其純化。可是,前來參加東學的,是些飽受壓迫、對現有宗教已經失望的人,他們要越過阻礙幹一場。

。▲虹▲QIAO書吧▲

第72節:折斷伐南旗(2)

顯而易見,屈服於日本的朝鮮政府將同日本一起鎮壓東學,因此,武裝暴動已成為多數人的意見。

東學之所以出現南接和北接的分裂狀態,說到底是教主崔時亨贊成少數人意見造成的。

在東學內部,一些有心人對這種狀態也很憂慮。其實,這並不是解決不了的問題。武裝暴動實際上是絕大多數人的意見,北接的頭面人物在內心也是贊成的。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朝鮮式的家長制以及對上級的絕對忠誠,使許多人無法表態。而且,北接和南接的對抗,在感情上也產生了隔閡。不過,對抗只是數月以來的事,感情上的對立還不算深刻。雙方都盼望早一天解決。

這時,出面調停的是吳知泳。

他是東學裡為數甚少的知識階層出身的人,他從孫和中那裡接受了東學教義,其後又跟隨金邦瑞學習。儒教作為一種體制,朝鮮比中國更嚴格。一旦拜人為師,就終生執弟子之禮。

事有湊巧,孫和中屬南接,而金邦瑞屬北接。當然,過去並沒有南接、北接之分。如果說有這種稱呼,那也只不過是表示出身地或居住地罷了。總之,孫和中與金邦瑞是後來才漸漸分屬於南接和北接的。吳知泳與兩方面的要人都有較深的淵源,作為調停人是最合適不過的。

吳知泳出任調停人,據他的著作中記載,時間在中秋節之後,正當清軍從平壤敗退、黃海制海權落到日本手裡的時候。

“聽說你們要舉旗伐南,是嗎?”吳知泳拜訪北接的領導人,問道。其實,不問也能看出來,北接的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