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9部分,大風秦楚,別克陸上公務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門晨風沒有騙他,也對漢王感恩之極。
漢營中瀰漫著一種歡慶的氣氛,張良見狀,進言道:“大王,現在還不到論功行賞的時候,項籍還有十幾萬部卒。他現在復歸蘄縣,如乘機南下,鍾離又有趙克爽、季姬,淮南王怕無法遏制得住他們……”
“季姬?”諸將雖知此人,但仍感陌生,因為他們從未會過季姬,彷彿只是一個與己毫不相干的人一樣。雖然也有血戰阿房宮的傳聞,但他們畢竟沒親歷過。
“故秦青城公主。”龍應奎說明道。
依梅庭見說到季姬,覺得不便多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他保持沉默。
龍應奎的話引起了一片哂笑。
“青城公主乃我韓信第一敬仰之人。”齊王韓信說道。齊王韓信是什麼人?象他這樣的兵家,自然研究透了自己的對手。
“齊王說得不錯,這小女子,決不可小視,”龍應奎說,“有勇有謀,深得人心,那一柄劍,無人能敵。”
“與卿如何?”漢王問。
“決不在臣之下,臣正想與她會上一會。”
“這麼厲害呀!”不在龍應奎之下,哪還有誰是她的敵手?
“正因如此,”張良繼續說道,“如果讓項籍退至鍾離與季姬合流,那我們可能就很難將其聚殲。一旦他們流竄到江東,我們就鞭長莫及了。那就真是放虎歸山,遺患無窮!”
“子房有何良策?”
“必須在此地將其聚殲。至於在此地要找到一個消滅他的好地方,又不能驚動了他,使其迅速南竄,這卻頗費思量……”
“子房先生果然看得清楚,說中了要害,為此戰定下了方略,剩下的就是我們的事了。”齊王韓信說。他又對漢王作了一揖,說,“臣有一策。”
“說上來。”
韓信走到劉邦案前,那時還沒有太多的君臣之禮,命人將靈壁地圖展開。他站在劉邦面前指著地圖說:“現在臣部屬孔熙正在垓下,喏,這裡——”他指著靈壁以東的一個地方(此靈壁非今日之靈壁),對劉邦及眾人說。“垓下是一個環山繞水的聚落,絕對是打一個殲滅戰的好地方。大王,聽我說,項籍要南下,這是遲早的事。我們決不能讓他南下,得把他調回來,且要他乖乖的往這裡鑽。”他點了點垓下,“臣有一計,叫十面埋伏。具體實施是這樣的,派出幾支軍隊,讓他們與楚接仗,打幾次看結果而定。但這仗只許敗,不許勝。項羽驕縱,不可一世。約戰的諸將應儘量地去激怒他,接仗又要打得真,一步,一步把他調轉回來。只要他一進入垓下,我們立即將他的歸路截斷,將他圍困住,此事可成!”
項羽率領他的軍隊,在左令尹項伯、右令尹項襄的力勸下,從蘄縣開始南撤,前往鍾離。他命剡公守蘄縣。軍隊在天亮時出城,由於有眾多輜重,走了一個多時辰,才走了不到十里地。這時只見東邊一陣鼓響,旌旗搖動,殺聲震天。塵埃湧起處,一隊齊軍殺來,為首一員漢將,正是孔熙。那孔熙銀鎧銀甲,騎一白馬,縱馬舞槍,大叫道:
“楚軍休走,留下項籍那小子,放汝等一條生路。”
項羽聞言大怒:“無名鼠輩,也敢放言。”縱馬來戰孔熙,楚軍全面掩殺。漢軍臨危不懼,兩軍混戰一番,孔熙難敵項羽,力戰了幾個回合拍馬就走。漢軍見主將敗走,紛紛逃竄。楚軍追到一險隘處,山上打下一片滾木石雨,壞了楚軍不少。這激怒了項羽,命上柱國項佗從東面迂迴過去,包抄孔熙。孔熙一見,立即撤離了山頭。項羽攻佔了這山頭,放目望去,見漢軍潰不成軍,棄甲丟鎧的,正欲急追。卻被項襄拉住,項襄說:“大王,現形勢大壞,不可戀戰,我怕漢軍有詐,不如暫避鍾離。到了鍾離,我軍可得到休整,可戰可守,也可另做打算。”
項羽心裡明白,知道這是正理,正欲後撤,只見山中又一陣梆子響,一漢將殺來。
“不要放走了項羽!”只見滿山遍野都是衝擊的諸侯軍,他們這樣吶喊著,一漢將已衝至山下。這漢將黑鎧黑甲,手舞大刀,正是薛歐。薛歐大叫道:“項籍休走,留下頭來,讓我建功!”一邊叫著,一邊率軍衝進楚軍,左劈右砍。楚軍慌忙接戰,力戰之,這一股才了,另一股又擁上來,響起了這樣的叫聲:“留下虞姬來!”
“留下虞美人!”
“項籍玩得,我們如何玩不得!”
這等侮辱,項羽如何受得了,切齒道:“盡誅之!”項襄正要開口相勸,項羽怒睜了他一眼,罵道,“是人乎?”遂不聽,殺上前去。漢軍抵擋不住,項羽縱軍掩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