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8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00架到3000架的作戰飛機,而這絕對是一支不可小覷的作戰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講,陸軍行動的重要性並不比海軍差。
前面提到過,美國海軍會不會前來決戰的關鍵因素就是共和國會不會出兵攻佔維德角群島,然後以維德角群島北上攻佔摩洛哥。顯然,在這個時候,艦隊的因素是次要的,關鍵的仍然是地面部隊。隨著共和國陸軍在西非地區大搞建設,一口氣搭起12座野戰機場,擺出了發起戰略進攻樣子,加上1月初的時候,共和國陸軍已經在中東戰場上發起進攻,到共和國海軍艦隊向維德角群島進發的時候,李東石指揮的地面部隊已經突破了美軍防線,正在穩步向敘利亞推進。
綜合這些因素後就不難發現,共和國陸軍在西非地區的行動,對美國造成的影響肯定超過了海軍。
換個角度,能夠更清楚的認識到共和國陸軍此舉的重大意義。
在2062年1月底的時候,美國當局還沒有做出從中東地區撤軍的決定,而在中東戰場上的美軍超過了350萬,這還沒有包括部署在馬耳他的部隊、以及在東地中海活動的艦隊與船隊,如果全部算上,當時在摩洛哥以東的美軍官兵與準軍事人員的總數在400萬到500萬之間。雖然從理論上講,李東石的地面部隊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打到約旦河谷,共和國當局也不可能像對付喀麥隆那樣,讓土耳其繳械投降,但是隨著共和國陸軍發起戰略進攻,而且一次性投入了300萬作戰部隊,算上盟國的軍隊,在中東戰場上作戰的集約集團聯軍的總兵力更是高達1200萬(伊拉克與伊朗就動員了大約700萬作戰人員),可以說,中東戰爭的最終結局已經確定,唯一沒有確定的就是美國在什麼時候戰敗,而這也正是最關鍵、最值得美國當局考慮的問題。
設想一下,如果共和國陸軍在海軍的支援下,一舉拿下摩洛哥,然後與海軍聯合封鎖直布羅陀海峽,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為了保住幾百萬猶太人,以色列肯定會提前投降,甚至不用等到共和國陸軍的裝甲部隊開上戈蘭高地,以色列就會有條件的向共和國投降。接受由共和國與歐洲一同決定的戰後安排。當然,土耳其也會戰敗,與以色列不同的是,土耳其的命運肯定會非常悲慘,因為歐洲在猶太人問題上已經佔了便宜,也就不大可能在土耳其的問題上與共和國對著幹。對土耳其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像俄羅斯那樣,被共和國與歐洲肢解,在戰後成立聯合政府,或者出現東西兩個土耳其,而最壞的結果自然是共和國在壓制住歐洲後甩包袱,把土耳其問題留給集團內的盟國,比如讓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與庫爾德斯坦聯手解決,而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是讓這個突厥人國家變成歷史。
事實上,這些與美國都沒有關係。
對美國當局來說,不管戰爭結果如何,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那400萬軍人,特別是地面戰場上的300多萬官兵。要知道,如果讓這些官兵向共和國軍隊投降,美國離戰敗也就不遠了,而且很有可能會在共和國軍隊登上美洲大陸之前戰敗。原因很簡單,讓300萬軍人投降,對美國的軍心士氣造成的打擊,遠遠超過了損失300萬官兵。更重要的是,中東戰場上的美軍遠未到彈盡糧絕的程度,投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在正面戰場不利的情況下,美軍必須找出路,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從以色列向西進攻,透過埃及向西撤退。或者從埃及南下開闢新的戰線,分散共和國的軍事力量。從理論上講,美軍進攻蘇丹,肯定能迫使共和國陸軍分兵,甚至有可能延緩共和國陸軍在中東戰場上的進攻行動,但是卻不大可能改變中東戰爭的最終結果。問題是,這麼做的話,美軍必須進攻埃及,也就為共和國出兵埃及,控制這個位於亞非大陸結合處的關鍵國家,並且由此獲得進入的中海的通道。當然,還不能忽視因此對歐洲產生的影響。
回到之前的問題上來,美國當局的唯一選擇就是在大西洋上擋住共和國的進軍步伐。
準確的說,是透過一次海戰,讓共和國當局放棄北上進軍摩洛哥的計劃。
也許有人會說,即便沒有海軍的支援,共和國陸軍也能北上突擊摩洛哥。雖然從理論上講,這麼說沒有問題,而且以共和國陸軍的突擊能力,就算美國出兵,也有很大的把握控制住卡薩布蘭卡等重要港口城市。但是在佔領了這些港口之後,仍然得由船隊為陸軍提供足夠的作戰物資,也就得依靠艦隊奪取制海權。也就是說,共和國海軍是否佔領維德角群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奪取制海權,把美國海軍趕到大西洋的對岸去。
顯然,這也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