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1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區的準備。受此影響,在2044年到2049年之間,共和國當局在奈及利亞做得最多的,還是幫助奈及利亞解決國內矛盾,即大力興建與民生有關的基礎設施,並且幫助奈及利亞發展輕工業,讓奈及利亞融入以共和國為核心的經濟體系。到2049年之後,共和國當局就把重點從奈及利亞轉到了查德,即建立以蘇丹、查德與奈及利亞為中心的,橫跨整個非洲大陸的產業區,從而解決無力進軍大西洋的問題。

也就是說,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奈及利亞稀有金屬礦藏的開採量也非常有限。

與喀麥隆一樣,奈及利亞也是一個自然資源極度豐富的國家,即便不開採曼達拉山的稀有金屬礦藏,只要能夠走上正常發展的道路,也能成為富裕國家。與喀麥隆相比,奈及利亞還有一個更加明顯的優勢,既巨大的人口基數。在第三次西非戰爭結束的時候,奈及利亞的人口總量已經接近2億,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更是突破了2。5億。也就是說,奈及利亞不但是非州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即便在全世界,也僅次於印度、共和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歐盟與巴西,排名第八。可以說,在21世紀中葉,巨大的人口本身就是不可替代的稀缺資源。

可以說,依靠人口發展經濟,也是奈及利亞的基本國策之一。

根據共和國當局的統計,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也就是2056年(雖然第三次世界大戰在2057年底爆發,但是統計工作肯定有延遲性,所以2057年的統計資料會受到大戰的影響),持奈及利亞護照,在共和國學習與工作的奈及利亞人就多達1350萬。而這些人每年匯回奈及利亞的僑款多達7000億元,相當於平均每人每年匯走5萬多元,而這筆錢在奈及利亞基本上能夠保證1個三口之家的正常日常開支。也就是說,僅僅到共和國務工的僑民就養活了5000多萬奈及利亞人。保守估計,在共和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工作的奈及利亞人還有1000餘萬,按照同等的收入水平計算,2。5億奈及利亞人中,有1億是靠外出務工者的勞動收入養活的。除了外出務工之外,奈及利亞還擁有西非地區最為發達的出口加工業,而且大都面向共和國、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蘇丹、埃及等等新興經濟體。在2056年,奈及利亞與共和國的貿易順差就高達1200億元人民幣,而與共和國的貿易更是佔到了奈及利亞經濟總量的30%。

從某種意義上講,奈及利亞的勞動力才是共和國最需要,也最重視的資源。

問題是,奈及利亞是西非國家,平時高度依賴的海上航線在戰時沒有任何保證。

可以說,這也是共和國在奈及利亞搞出口加工,並且向奈及利亞勞動力開放國內勞動市場的主要原因。說得直接一點,即便奈及利亞在戰時遭到封鎖,也不會對共和國的基本產業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奈及利亞的加工企業在共和國周邊地區,比如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與印度都很普遍,到時候最多提高價格刺激生產。更重要的是,有1000多萬奈及利亞人在共和國生活與工作,而且幾乎全是青壯年勞動力,就算奈及利亞被美軍佔領,只要共和國騰出手來,就能用這些人打回去,重新控制奈及利亞。事實上,大戰爆發之後,共和國就仿效法國的外籍軍團,成立了多個外籍軍團,其中就有以奈及利亞僑民為主的“西非軍團”,而這些軍團在後來的作戰行動中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當然,共和國沒有忘記三次西非戰爭的慘痛教訓。

從2045年開始,共和國就以援助非洲建設為名,讓蘇丹出面聯合查德與奈及利亞,修建了從蘇丹港到拉各斯的“中非幹線”,隨後又聯合中非、剛果民主共和國、烏干達、肯亞與衣索比亞,興建覆蓋整個中部非州地區的鐵路網。按照計劃,這幾條總長度超過2萬千米的鐵路網將成為非洲聯合發展的基礎。當然,“中部非州鐵路網”的重大意義仍然在軍事上,可以說,憑藉該鐵路網,共和國軍隊可以在沒有海運支援的情況下,讓至少2個戰鬥單位在西部非洲作戰。如果能夠加強該地區的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即興建更多的機場,就能讓至少4個戰鬥單位在西非作戰。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計劃,以非洲國家軍隊的戰鬥力,別說4個戰鬥單位,只要共和國陸軍能夠投入2個戰鬥單位,就能在半年之內掃蕩整個西部非洲地區。

非常可惜的是,從蘇丹港到拉各斯的“中非幹線”建設了12年,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都沒有建成。正是受此影響,在大戰的前兩年,共和國陸軍在非洲大陸戰場上都沒有太大的作為。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旖吻

邐邐

蝴蝶軼事

醇白

綠茶美人在七零

林阿律

港綜:你管這叫臥底?

白白了開水

爆寵醫妃之病王太腹黑

香雪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