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4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美國中西部地區動亂的根源。當然,在沒有走出加利福尼亞州的戰爭難民中,大部分都永久性的留在了洛基山的峽谷裡面,到底有多少人在逃難的時候死亡,恐怕誰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數字,只是沒有人懷疑,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根據戰後統計,僅有大約8500萬加利福尼亞居民活到了戰爭結束之後。而在戰爭爆發前,加利福尼亞的人口是1億450萬,除去國家徵召的軍人,大約有1500萬加利福尼亞人沒有活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天。這些人中,大約一半死於戰略打擊或者因為戰略打擊失蹤,另外一半則死在了逃亡的路上。首先得承認,死在逃亡道路上的戰爭難民多半是因為缺乏食物,或者是缺乏有效的醫療救助,還有不少是因為爭奪食物或者藥品,也有很多死於謀殺,但是誰都不能否認,如果沒有共和國軍隊的全面戰略打擊,這些人不會離開家園,更不會死在逃亡的路上。因為難民主要向東進入洛基山,所以很多難民都死在了山區。到底有多少人死在了山裡,肯定無法給出一個準確數字,只是在戰爭結束之後的數十年內,陸續有人發現了難民坑,其中最大的一個坑裡就有上萬具屍骨,最小的一個坑裡也有數百具屍骨。可想而知,當時死在山裡的難民絕對不在少數,保守估計的話,都在100萬以上。
毫無疑問,這是共和國海軍的傑作。
正是因為如此猛烈的打擊,美國當局不得不在2月底連續兩次發出外交照會,希望與共和國進行停戰談判。
問題是,有談判,不一定有談判結果。
3月1日,共和國與美國駐瑞士大使進行了第一次非正式接觸。因為美國當局並沒在照會中提出可以在什麼情況下以投降的方式結束戰爭,而共和國早就對外宣佈,除非美國當局投降,不然戰爭只會在徹底擊敗美國的時候結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