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8部分,國策,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機械力與人力來大贏第三次世界大戰。毫無疑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或者說會因此而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新的通訊理論是現成的,即量子理論,只是實用化的難度非常大。
從2049年開始,隨著共和國啟動戰爭準備工作,用在量子理論研究上的科研經費增加了幾十倍。更重要的是,這一年,共和國當局採納了物理實驗中心的建議,把量子理論應用研究的重點由量子計算機轉到量子通訊。
這麼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量子通訊更加簡單。
從理論上講,可以把微觀粒子的狀態分成高能態與低能態,而這兩種狀態就相當於電子計算機裡的開關電路,也就是二進位制中的1和0。如此一來,只需要透過控制微觀粒子的能量狀態,結合量子理論,就能將資訊瞬間傳遞到另外一個或者幾個同態量子上,達到無間隔傳遞資訊的目的。因為不依靠電磁場傳遞資訊,所以這種通訊手段不會受到電磁干擾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微觀粒子的狀態是無法模仿的,所以量子通訊系統在理論上能夠做到絕對保密。
總而言之,量子通訊有著非常光明的發展前途。
當然,這也符合共和國軍隊的胃口,畢竟軍隊最需要的不是更快的計算機,而是安全有效的通訊手段。
問題是,獲得2個以上的同態量子是最大的技術難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共和國的數千名頂級科學家用了十多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直到2060年,也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第四個年頭裡,才透過加速器,首次獲得了一對同態量子,並且將其成功分離,由此證明了量子通訊理論的正確性。
萬事開頭難,開起頭,也就不難了。
因為在大戰期間,所以量子通訊技術上首先就應用在了軍事上。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種“遙控戰鬥機”。
因為量子通訊不受速度限制,能夠即時傳遞資訊,所以遙控戰鬥機的反應速度不比有人駕駛慢。量子通訊在理論上不受干擾,因此不會出現通訊受阻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量子通訊系統的資訊傳遞速度是電磁通訊的幾百倍,理論上甚至能夠達到無限,所以遙控戰鬥機不會出現通訊頻寬的問題。
當然,光有一種先進的通訊技術,無法帶來先進的武器裝備。
作為一種劃時代的戰鬥機,除了採用量子通訊裝置來傳遞遙控資訊之外,還整合了幾乎所有用得上的先進技術。比如,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具備空天作戰能力的戰鬥機。說得準確一點,就是在不犧牲大氣層內作戰能力的前提條件下,具備完善的軌道作戰能力,能夠像軌道飛行器那樣執行作戰任務。又比如,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完全採用動力升力技術的戰鬥機,即沒有氣動升力結構,也就沒有機翼、沒有能夠產生升力的機體,也就不需要為了提高升力而採用特殊設計,而是完全根據作戰目的,即所執行的作戰任務來設計機體,使其作戰效能最大化。
在眾多技術中,最突出的,還是被稱為“意識遙控”的控制技術。
所謂的“遙控”絕對不是那種拿著遙控器來控制在幾千千米、甚至上萬千米外作戰的意思。要知道,如果採用傳統的控制方式,即靠四肢來控制,通訊技術早就不是問題,真正的瓶頸在人類的神經系統上,即人的反應速度跟不上作戰要求。正是如此,在J…22等眾多所謂的高機動戰鬥機上,需要採用生命輔助系統,用藥物、電流等等方式來刺激飛行員的反應神經,使飛行員的反應速度提高好幾倍,甚至好幾十倍。如果沒有這些技術,有人駕駛的戰鬥機早就被無人駕駛的戰鬥機取代了。
可惜的是,有機體的反應速度畢竟有限。
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掘遙控戰鬥機的潛力,就得改變這一局面,使控制武器裝備的人類不再是武器裴備效能的制約者。
唯一可行的就是“意識控制技術”。
所謂的“意識控制技術”,就是直接收集控制者的腦電波,並且對腦電波進行分析,搞清楚控制者的意圖,然後由裝備來執行這些意圖。因為“意識控制技術”屬於電磁領域,技術跨度不是很大,在大戰爆發前就已成熟,只是受應用範圍、可靠性等等因素影響,直到大戰爆發後好幾年,才在J…22上得到應用。問題是,在沒有可靠通訊技術的情況下,不得不把意識控制系統做成全封閉式,以免受到電磁干擾的影響。也就是說,飛行員仍然得呆在戰鬥機上,而飛行員的身體承受能力自然成為了戰鬥機機動能力的短板,即便使用了抗荷服與能夠提高機體承受能力的藥物,人類也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