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科科·夏奈爾傳,不受約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商標的福特汽車的說法她也不會贊同。
她在自家的客廳裡蒙受了羞辱,但她並不孤獨,幾位要好朋友在安慰她,預祝她未來的勝利。科科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在頭十件服裝登臺亮相後她就已經意識到要遭到痛苦的失敗了。現在她找到了原因:
“我的名字對青年毫無意義。”
我已經說過,她的成就來自美國。《上帝創造女人》這部影片在巴黎放映了很久,但卻是在美國映紅了天,瓦丹和布里吉特·巴爾多才出了名。科科不喜歡這種比喻,並且大講瓦丹和布里吉特的壞話,但是這種比喻還是說明了巴黎的影響不管是好是壞都已經不夠,重要的是紐約的認可。多好的美國人,多好的美國服裝工業。服裝設計師們心領神會。
科科譏諷地說:“他們自以為是不可替代的,太自以為是了。”
夏奈爾的式樣簡潔明快,是大規模生產所不可缺少的,而設計師們的才幹或者說是天才,無法滿足第三街服裝製造機器的要求。6個月內,整個美國就已經夏奈爾化了。而巴黎的買主叼著昂貴的雪茄對夏奈爾的首批樣裝評頭品足,橫加嘲笑。美國最大的雜誌《生活》雜誌繼《時尚》和《哈潑市場》後,發表文章,歡呼大小姐新的支配地位。文章共有4頁:
“隱藏在世界上最著名的香水後面的這位婦女也許剛回來不久,但她的影響已是無所不及。這位71歲的婦女帶來的是比時裝更為重要的東西——革命。”
《生活》雜誌的這一觀點發表在第三次服裝展示會後,也就是說科科迴歸後不久。她雖然擊敗了對手,但是還心有餘悸,失敗已隱約可見。
我講究邏輯,做事也是符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