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春風拂欄(致村官,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峽谷將蜀山一分為二。東半部稱東山,西半部叫西山。一條大河穿大峽谷而過,自北向南流淌。該河名叫龍河。蜀山的東、西兩側各有兩個豁口。西豁口是國營林場,東豁口是軍事基地。蜀山地下,還有無數地下暗河及無數發育成熟的大溶洞。抗日戰爭時期,抗日軍民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又在蜀山地下挖掘了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由於上述特殊的地理、人文景觀所致,四鎮鬼影綽綽、諜影重重、賊影灼灼。本書的故事主要發生在南、北兩鎮,少部分涉及東、西兩鎮。
騷客點評:開篇詞
各位看官,問天下誰是英雄?我以為,農民兄弟當之無愧。為了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他們做出了一次又一次偉大的犧牲;另外,假如沒有他們,哪來“咱們的鞋和襪,還有衣和衫”?問大地誰主沉浮?我以為,農民兄弟當仁不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億萬農民盡舜堯,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改天換地的動人旋律,正可謂:
1、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毛澤東
2、兩鎮代有才人出,各領*幾十年。……作 者
如今,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歷史已經進入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鄉村”的階段。順勢而為,把十億農民的事情辦好,就是中國對世界作出的重大貢獻。剛剛開完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透過的“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今後中國農村的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
我們欣喜地看到,十七屆三中全會後,億萬農民又踏上了“再出發”的征程。可以想見,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制定的農民收入翻兩番的目標一定會提早實現,中國農村的未來一定更美好。
騷客題記1:有道
何謂有道?路是人走出來的。有人就有路。只不過,有的路寬廣,有的路崎嶇。關於農業現代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書介紹了“生態立鎮”和“工業立鎮”兩種不同的發展道路,無意評說誰高誰低。但是,有一點各位必須記牢了。工業化不能擠佔耕地。農村不能不種糧食。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居民的食品供應是農業、農村、農民的職責所在。
騷客題記2:引子
何謂引子?有道是,良藥還需好藥引子搭。有了好藥引子,良藥不僅可以順利到達病灶,還可以增強藥力。好書也要好引子配。水管工喬就是本書的一個引子。他與本書男、女主人公同齡。因沒有考上大學,外出打工的他成為一名技藝高超的水管工。聽到兩鎮、兩市一體化的訊息後,頭腦活絡的他率先返鄉。一夜成名後,他不能自持,甚至幹起了為富婆疏通“陰溝”的事,因此被人打傷。東山再起後,他成立了自己的水管工公司,帶領更多的鄉親致富。 電子書 分享網站
1、序言之感恩之旅
在中國南北分水嶺處,有一個“一山挑三省、雞叫四鎮聞”的地方。我的故鄉就位於此地。這裡的一山指蜀山,三省指X、Y、Z三省,四鎮指東、西、南、北四鎮。
我的故鄉位於四鎮中的南鎮,一個水波浩渺的地方,可以用清朝文人劉鳳誥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對聯來形容。不過,這幅對聯只描繪出了南鎮的一半景色。
另一半景色可以用一幅對聯來形容,“碧野田間牛得草,金鳳林裡馬識途”。這幅對聯巧妙地借用當代中國文化界的六位名人,勾勒出了南鎮美麗的田園風景。
我第一次聽說對聯中的六位名人,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在南鎮初級中學語文老師守老師(女)的作文課上。守老師是南鎮人,高中畢業後留校任教,其姑姑是兩鎮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女特務飛狐。
抗日戰爭時期,飛狐抗擊日本侵略者有功;解放戰爭時期,飛狐與人民為敵有罪。守老師是飛狐的侄女,也稱守侄女。當時的守老師,三十多歲,未婚,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顯得格外秀氣、文靜、漂亮。我至今還記得,守老師向我們介紹這六位名人時,那發自肺腑的恭敬、崇敬的表情。
介紹完上述六位名人的簡歷,守老師無限感慨地對我們說‘王侯將相寧有種?有為者當如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不過,要成功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我有兩點建議希望你們記取。第一,要從感恩出發。這句話不是我說的。你們第一個要感恩的是故鄉。
你們永遠不要忘本,永遠不要忘了,你們是喝故鄉的水、吃故鄉的糧長大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國餓死了許多人,南鎮為什麼沒發生這種事?是南鎮豐富的物產和漫山遍野的野菜、野草救了老百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