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金融戰爭: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夢幻天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全球化體系,只是美國金融霸權透過美元霸權在全球的擴張,是美國貨幣——美元——統治全球經濟。
(二)外資騙局與美元霸權的實質
在世界金融和貿易中,美元霸權是結構性的:美國製造美元,而世界其他地區生產美元購買的產品。由於長期的財政困境,美國總統尼克松於1971年放棄了美元同黃金掛鉤和固定匯率制的佈雷頓森林體系以阻止美國國庫黃金外流,從此,美元作為法定貨幣,從理論上失去了世界貿易儲備貨幣的地位。
儘管30多年來美國財政和貿易長期赤字,美國也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債務國,美元還依然是世界貿易的儲備貨幣。美國雖然擔當著市場原教旨主義的首要支持者之角色,但為了國家利益藐視市場動力,維持強勢美元的政策。
沒有任何紀律約束的世界貿易儲備貨幣,實際上是發行國透過該貨幣向所有參與世界貿易國徵稅。國家貨幣理論認為,一種貨幣的通行從根本上講取決於政府徵稅的能力。在一國範圍內發行貨幣是政府的意志,貨幣是為了納稅人支付稅收而發行的。正如經濟學家蘭德爾·雷(Randall Wray)所概括的那樣,國家貨幣理論(The Chartalist)認為,所有政府有權以其發行的法定貨幣徵稅,無須外資就能發展本國經濟。因此,即使在一個受管制的市場經濟中,主權信貸也能夠讓政府為一個充分就業的經濟融資。該理論的邏輯是,稅率過低導致貨幣需求量減少,長期的預算盈餘不利於生產的發展和可持續,因為它擠佔了經濟信貸。英國在南非的殖民政府就曾以土地稅,促使悠閒的當地人使用英國貨幣和從事金融活動。
從而,按照這種理論,一個國家既無須揹負主權債務,又無須外國貸款或投資,就能夠以主權信貸為國內發展需求提供資金,實現充分就業和經濟平衡高速增長,而且不受惡性通貨膨脹的懲罰。但該理論只侷限於基本上封閉的國內貨幣體制。在全球化體系下,尤其是在無管制的全球金融和貨幣市場中,參與新自由主義國際“自由貿易”的國家由於存在外匯問題,因此這個理論也就不適用了。在這個體系下,任何國家無論採用固定匯率制還是浮動匯率制,只要其為合法的國內需求進行融資而印發的本幣超過外匯儲備,其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就會遭到攻擊。因此,所有非美元經濟體甚至在滿足國內需求時,也被迫吸引美元外資。但是,非美元經濟體在吸引外資前,必須儲備美元。即便實行了資本控制,外資也只會投資於能賺取美元的那部分出口行業。但是,出口經濟體從貿易盈餘中積聚的美元只能投資於美元資產,這剝奪了非美元經濟體發展國內行業所需的資本。應對本幣遭受如上攻擊的唯一辦法是取消其可自由兌換,而這樣做將趕走外國投資。因此,美元霸權使所有其他法定貨幣從屬於作為關鍵儲備貨幣的美元,剝奪了非美元經濟體政府為國內發展而發放主權信貸的權力,使其資本極度匱乏。
第一章 美元霸權與新型全球帝國(6)
正是為了阻止上述貨幣攻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實行以美元與黃金掛鉤(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從制度上保證了對資本國際流動的緊縮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經濟學家吸取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教訓,普遍認為國際資本流動對國家發展是不受歡迎的、不必要的。貿易在大多數國家經濟中只佔相對較少的份額,一般以本國貨幣盯住與黃金掛鉤的美元的固定匯率進行結算。為了反映參與國際貿易的各經濟體的相對實力,那些固定匯率只進行緩慢的和定期的調整,這被預期將加強,而不是壓制國民經濟。匯率的影響僅侷限於國際貿易融資。人們並未想到匯率調整將支配國內貨幣和財政政策,這些政策的主要功能是支援國內發展,並被視為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
根據國家貨幣理論,外資除了推進帝國主義的議程之外,毫無其他有意義的國內用途。從而,美元霸權實質上是美國向其貿易伙伴徵稅,使這些國家失去了用自己的貨幣發展國內經濟的能力,迫使它們尋找美元貸款和投資,而只有美國才能不受限地任意印刷美元。
憑藉蒙代爾—弗萊明理論(The Mundell�Fleming thesis),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獲得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理論認為,在國際金融中,一國政府在如下三項中選擇:一是匯率穩定;二是資本自由移動;三是政策自主(充分就業、利率政策、反週期的財政擴張等)。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