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部分,新中國近代史,飄雪的季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mm艦炮的生產技術,經過研究人員的努力,也在短期內完成了。但是,350mm三聯艦炮,就始終遜色德國一籌。因為歐戰臨近,我要求的時間很緊,只好像解放初那樣邊試驗邊改進邊生產了,總共32門的350mm/52倍徑三聯艦炮的花費是巨大的,然而,卻是值得的。1914年2月350mm艦炮技術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技術指標基本達到德國水平。經過改進後,在最後7門艦炮生產時,在效能引數趕上了德國的同類產品,並在射程上略有超過。因為主要採用的是德國技術,所以使用的是輕彈,正在加緊研究重彈,但短時間內是指望不上了。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很多關鍵部分的技術並不是德國支援的,而是調查局與董氏合作的成果,許多方面的技術都是如此。可以說,聯省的技術90%來自德國和美國。能收買技術人員的,就收買技術人員;能買到的,就買;能巧取豪奪的,就巧取豪奪(這個很少用);與此同時,還要刻苦研究此類技術,以培養人才,吸收技術。
這樣一批艦炮,卻不是用在軍艦上,而是用在炮臺上。所以,效能上有些兒差距,也沒有關係,我可以用厚厚的裝甲來擬補。反正,這些艦艇炮不是裝在船上,裝甲多厚都沒有關係。把射程相同放在一起,便於統一指揮。我在長江入海口的南側修建了15座炮臺,並構建了堡壘、戰壕、地下通道、掩體等構成的防禦體系——勘測設計早已完成自不必提。英國駐上海領事,對此提出了抗議。我義正詞嚴的說,“難道我是在長江裡修炮臺,影響貴國艦艇通行了?”——這該死的英國佬!也不看看什麼時候,難道你現在還敢打過來不成?
仙德法歌大神啊,我要讓小日本見識下我中華的鋼鐵堡壘。
的的確確,我修的就是個鋼鐵堡壘,並且,是個防護牆厚達兩米的鋼鐵堡壘。高強度的合金鋼價格很貴,所需要的原料,多數要從國外進口,產量也不太多。所以,炮臺使用的是優質低碳鋼,只有艦炮前的裝甲採用了500mm合金鋼。因為蔣百里與德國的秘密約定,青島同時也修建了堡壘和12座炮臺——因為我那誇張的鋼堡,我承擔了高昂的費用。而且,儘管依靠德國提供的少量工業子機,董氏也能夠生產高精度的滾珠、絲槓、軸承等關鍵配件,但是,數量畢竟有限,需要的地方又很多。所以,這次修炮臺,不得不又從德國進口了一批。當然了,類似自動填裝機等機械,就無須如此了,均為董氏自產。
然而,炮臺和艦炮加起來,費用支出可就數額龐大了,具體數字就別提了,想想我都心痛,太太太太太多了。
此外,我還在杭州灣,修建了5座炮臺。上海港正好在長江炮臺的射程之內,所以,上海雖然沒有增設炮臺,卻也不必擔心日軍攻擊上海。
上海高廟造船廠從德國進口了大批的精密機床裝置,並修建了大型船塢,現在正在建造戰列艦。該戰列艦有一艘一模一樣的,正在德國建造中。該戰列艦採用重油作燃料的蒸汽動力,航速高達28節,排水量到18500噸以上,三聯主炮口徑達350毫米,沒有裝備魚雷發射器,兩舷、炮塔和指揮塔的裝甲厚達330毫米。造價也高達驚人的5000萬馬克,摺合安徽票約2800萬元。如果不是德國人答應提供全部資料,同意聯省派遣大批技術骨幹到德國參與建造,學習造艦技術,並派工程技術人員赴上海,幫助我在高廟造船廠,建造一艘同樣的戰列艦,我是絕對不可能答應的。天啊,真真是太貴了,都是錢啊!如此高昂的學費,我自然要努力壓榨德國派駐工程技術人員的所有潛力。皇帝不差餓兵,我相應的提供了另外一份薪水——這就微不足道了。
我將前些時候戰爭中擊沉的艦艇都打撈了上來——不打撈會堵塞航道,而且,就算是拆了賣廢鋼材,我也能收回成本,更何況,有些戰艦尚能修復。現在,東南海軍共有巡洋艦“海豹”、“海獅”、“海豚 ”、“海龍”、“海馬”、“建安”、“應瑞”、“海琛”、“建威”八艘,驅逐艦有“江湖”、“江河”、“飛霆”、“楚謙”、“楚同”、“江漢”六艘,魚雷艇40艘,以及運輸等艦艇五艘。其中,“應瑞”、“海琛”、“楚謙”、“楚同”等艦尚在修理中,預計還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安慶造船廠和高廟造船廠忙的是不可開交,滿負荷運轉。
“建威”、“江漢”和8艘魚雷艇是安慶造船廠新造之艦,其餘20艘魚雷艇是1912年年中在德國訂購的,一同訂購的還有40艘U型潛艇,以及那艘昂貴無比的戰列艦。魚雷艇和U型潛艇都已到貨,戰列艦卻還需要九個月的時間。德國人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