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美軍海外征戰記,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尼亞鐵路公司總經理威廉·文特伯裡,並特意為他弄到一個准將軍銜,讓他指揮美國遠征軍的運輸兵。雖然有不少人對此事議論紛紛,說三道四,但潘興毫不理會,依然故我。
當然,最能體現潘興的獨特性格,也最容易招致非議的事情莫過於他那項完美主義的訓練計劃。
本來,按照陸軍部的規定,步兵在美國本土訓練4個月之後,就可以派到法國去。許多參加過墨西哥戰役的老兵們想得更簡單。在他們看來,這次戰爭不過是一次快速清剿行動的翻版,德國人像潘喬·維拉一樣,只要一交手就會四散逃命,然後便是舒舒服服地凱旋而歸。
然而,事實卻讓美國人馬上認識到了他們參加的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同時明白他們在體質、技術和心理上都對這場戰爭的艱苦和恐怖缺乏準備。當潘興率領他的參謀人員先期抵達法國,併到戰場上實地走了一趟後,這種感觸尤其明顯。他不僅被雙方在這場可怕的消耗戰中進行的大屠殺嚇了一大跳,而且對美國部隊完全沒有經過這種戰鬥訓練感到震驚。一個強烈、牢不可破的意識在他的大腦中從此產生:在美國部隊學會如何儲存自己之前,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們進入戰壕。
作為駐法美軍的司令官,潘興有權不讓美軍投入戰鬥;作為一個陸軍厄普頓派的堅定信奉者,他歷來追求完整、系統和徹底的訓練方式。於是,潘興憑著這種權力和信念,堅持要執行一項長時間的訓練計劃,直到他滿意為止。
潘興清醒地認識到:對正在進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說,那種在內戰時期也許夠用的關於紀律、軍隊生活、戰術和兵器的基本訓練,看來只是一個開頭而已。像炮手這種專業士兵,就必須接著進行本兵種或與本軍種有關技術的深入訓練。潘興堅持認為,即使步兵也需要十分細緻的補充訓練,在訓練時間上要明顯延長。步兵戰士必須學習塹壕戰的技術,因為這種技術在西線的3年戰爭中已經有所發展;他們還必須學習如何使用塹壕戰的專用武器,如機槍、手榴彈和迫擊炮等,以及使用鐵鍬和鐵絲網。
在塹壕戰的訓練方面,美國陸軍向經驗豐富的英法軍官求教。但是這還不夠。潘興強調,為了贏得戰爭,美國陸軍必須發動進攻,將德國人趕出他們的塹壕,因此美國士兵必須擺脫英法兩軍對塹壕戰的固定看法,學會適於越過塹壕進行曠野運動戰的進攻戰術。美國士兵尤其應通曉刺刀的使用,應學習射擊技術,這是美國正規步兵的固有標誌。潘興嘲笑法國人的戰術,法軍士兵在德軍潰逃時還投擲手榴彈。美國士兵則不然,他們必須學會用步槍來擊斃敵人。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先訓後戰潘興堅持己見 邊幹邊學美軍終成勁旅(4)
最後,當士兵們訓練就緒時,潘興還希望他們學會軍人的禮儀和舉止,直到補入正規陸軍的軍人、國民警衛隊員以及應徵入伍人員個個在外表上、著裝上和舉止上都像正規軍為止。
潘興明白,要想按他所希望的訓練方法訓練美國陸軍,那就需要時間,而且需要很多時間。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準備花費時間。他為美軍駐法第1師制訂了一個冗長的訓練計劃,實際上他是要求其後的各師都照此辦理。自從1917年7月5日第1師的第一批分隊到達被選做訓練區的貢德古爾時起,潘興就開始對他們的基本戰術水平進行檢查,前後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1917年8月下旬,法軍第47阿爾卑斯狙擊師,即“藍魔”師開始向美軍第1師講授塹壕戰和武器知識。直到10月21日,潘興才把該師派到一個沒有戰事的地區,配屬給法軍第18師,讓它體驗一下前線的生活。從那一天起,每個團派出一個營跟隨法軍進入前沿陣地10天,然後其他各營再進入前沿10天。1917年11月底,第1師返回貢德古爾,將在前線學到的東西貫徹到此後的訓練中去。只是到了1918年1月18日,即第1師到達法國半年之後,潘興才認為該師已做好了單獨接受任務的準備,可以派到戰線上另一個無戰事的地區去了。
如此冗長、費事的訓練計劃,實在是急煞了性情急躁的法國人,為早日減輕壓力,擺脫困境,法國人恨不得一腳把美國兵踢到戰壕裡去。
一個星期天的上午,“老虎”喬治·克列蒙梭來到美國陸軍第1師師部。他當時尚未擔任法國政府總理,但已是內閣的一名重要成員,他來找潘興。因為沒有找到,他就同該師師長塞伯特將軍舉行了一次會談。法軍總參謀部成員維扎特·德卡斯特爾諾陪同克列蒙梭前來,當著克列蒙梭的面,他期望這個師能在9月12日開赴前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