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美軍海外征戰記,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一個大難題”,塞伯特將軍當即說明,他未被授權作這樣的安排,這樣的決定完全要由潘興將軍來作出。
這時克列蒙梭從椅子中立起身來,在小房間裡走來走去,用英語發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講話,說明了局勢的嚴重性和美國部隊立即開赴前線的絕對必要性。塞伯特將軍說明了全師的官兵狀況,克列蒙梭針對這個問題又作了發言。他說,現在不是要我們等這個師一切都準備好了再開赴前線的問題,現在關鍵是這場戰爭的勝敗問題;法國士兵的力氣已經耗盡,士氣已降到了最低點;幾個月過去了,前線還看不到美國的一兵一卒,他開始懷疑美國的誠意。他說他曾設法求見潘興將軍,但沒有找到。因為事情至關重要,所以他直接來找塞伯特將軍,美國部隊必須投入戰鬥,作出某些犧牲,以此來向法國軍隊證明,他們是說到做到的,他們將在那裡戰鬥到底。
塞伯特聽了這番談話感到很窘迫。他力圖說明,他不能下這樣重要的命令,必須同潘興本人商量,接著竭力委婉而又堅決地繼續指出,在對美國部隊進行充分訓練,使之能在訓練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去對付敵人之前,就把他們投入戰鬥,乃是一場極大的冒險。
“對於我們這支威名遠播的精銳部隊來說,一開赴前線就蒙受嚴重和不光彩的挫敗,將對美國士兵和盟軍計程車氣產生災難性的影響。”塞伯特實際上是在重複潘興的訓詞。
克列蒙梭“哼”了一聲,德卡斯特諾爾嗤之以鼻,他們冷冷地向美國人告別,帶著難以名狀的失望心情匆匆離去。
伴隨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不僅法國人和英國人越來越不耐煩,而且連有的美國軍官也認為潘興的訓練計劃搞得太過分了。
陸軍參謀長馬奇將軍一向不喜歡潘興,他對潘興的這一做法當然是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他在參謀部軍官中散播了這樣一種論調:“潘興方針的實際效果是這樣的:作為美軍大部隊的師經過了4到6個月的訓練,而且往往主要在美國本土營地內進行,士氣極為高漲,渴望著一到法國就立即投入戰鬥。但卻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他們早在美國就受過的訓練和操演,從而磨掉了他們的熱情和鋒芒。”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先訓後戰潘興堅持己見 邊幹邊學美軍終成勁旅(5)
時間長了,甚至連一向對潘興信任有加的貝克部長也贊同了上述觀點,只是礙於情面,才沒有貿然對潘興進行干涉。後來他實在是有些著急,終於忍不住給潘興寫了一封信,信上說:“我們剛剛發覺兩件與在我國境內進行訓練有關的事情,而在我們參戰之前,顯然誰也不懂得或誰也沒有想過這兩件事情。第一,如果說在和平時期,在沒有現實戰爭刺激的情況下,將新招募入伍的人訓練成士兵可能需要9個月或1年的時間;那麼現在激烈的大戰正在進行,人們都急於使自己符合標準以便參加戰鬥,在這種情況下就不用費這樣長的時間。我們現在肯定只需要3個月就能使一名士兵受到比和平時期9個月的訓練內容更豐富的訓練。第二,我們也知道,人們在國內訓練營地待的時間過長,就會意志消沉,急躁不安的情緒就會產生,它的害處同較長時期的訓練所帶來的好處一樣多……
“我想您將會看到,在此經過4個月訓練的人已接近於做好準備,可以與您的老兵和有經驗的部隊結合使用,因此,至少就步兵而言,在歐洲進行長時間的訓練似無必要。”
貝克部長的建議是否對潘興起了促動作用,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面對著德軍1918年攻勢,也為了建成一支能參加協約國軍反擊的美國陸軍,潘興終於不得不將他那些尚未完成預定的全面訓練的師用於進攻。
事實上,自從踏上法國土地那一刻起,眾多美國軍官儘管在不熟悉的地點同不熟悉的敵人即將打一場不熟悉的戰爭,但他們邊幹邊學,很快就適應了環境,進入了角色,許多人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行家裡手,在他們的指揮和帶動下,整個美國陸軍成為一支任何人都不可小視的生力軍。
其中尤以喬治·馬歇爾、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小喬治·巴頓三人的表現最為出色。
喬治·馬歇爾這時只是美國步兵第1師參謀部的一名臨時中校。後來在他成為名將時有人認為他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沒有參加過一次前線的戰鬥。如果這是說他沒有真正跳出戰壕,用步槍和刺刀同德國人進行過肉搏的話,那是真的。但如果說他大部分時間呆在後方,沒有經歷過戰壕作戰的危險、磨難和艱苦生活,那就完全錯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經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