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部分,1421中國發現世界,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lsey)和格陵蘭的主要居民區處於從海上炮擊的範圍內。他們用鉅艦把他們帶走又送回。但是中國人為什麼會以這種不合常理的方式行事是無法解釋的,或許是當地人先進攻的。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了。
第十四章 北極探險(3)
假定中國人的確到過赫瓦勒塞(Hvalsey)的居民區,那麼文蘭地圖應該顯示哪裡是他們最精確觀測海岸的地方,而且在這些地方能夠找到定居點、船舶殘骸和人工製品等更為直接的證據。彼得· 施萊德曼(Peter Schlederman)和法雷·莫瓦特(Farley Mowat)兩位知名的作家與探險家,數年不辭辛勞地在北極腹地研究那些坐落在巴赫半島(Bache Peninsula)上的獨特石屋村莊,並且取得了重大的發現——巴赫半島位於卡那盆地(Kane Basin)西海岸上與格陵蘭群島西部遙對的艾黎斯莫勒(Ellesmere)島上(6)。
巴赫半島上的移民區非常有意思。半島大約有25幢房屋和相同數量的燈塔,其中一些房子非常大—差不多150英尺長(45米長),5米多寬。這些房屋如此之大、結構如此之好,很難讓人相信他們是因紐特人建造的,因為因紐特人沒有用石頭建築的傳統。它們與眾不同的特色完全不似在北極腹地發現的任何建築。沿屋而建的石造烽火臺類似於小型燈塔,這裡有一個令人奇怪的“疏漏”:那就是沒有一幢房子有屋頂。格陵蘭島的諾曼底居民幾乎一成不變得用草皮做屋頂,但是在巴赫半島上沒有一幢房子有用此做屋頂建築的痕跡。沒有屋頂的確讓人很吃驚,這些建築大到足以容納3000人,但頭上沒有屋頂,他們就要靠運氣來度過每一個北極夜晚。這些建築的殘牆今天還能見到,在房子的外面,排列著一排排的爐床,總共142個,每一個都用石牆同鄰家分開。這些多重安排的戶外爐床又是獨一無二的;在加拿大北部史前時代遺址上從未出現過類似的建築。
要揭開這些離奇建築的神秘面紗,當地的地理環境是我的第一線索。艾黎斯莫勒島居民區建在一個靠近大冰間湖(Polynya)的沙洲上—一條狹長的寬闊水域,這是通往北極的所有路上都能發現的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從在這裡的冰下航行的潛艇可以斷定,冰間湖無論夏季還是冬季都無冰,至於是什麼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是因為它們永不冰凍,所以不僅對於探尋新鮮空氣的潛水員,而且作為呼吸孔對於哺乳動物而言都格外具有吸引力。在那裡,哺乳動物也可以尋找它們的獵物,與巴赫半島相離的冰間湖尤其盛產魚類,並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海象。在中世紀海象對他們而言是極具價值的肉食來源,它們有名貴的象牙,它們的皮可以煉成脂肪油用於加熱、照明,也可透過蒸餾製成油松用來使船身更堅固。對極地巴赫半島的居民們來說,他們住在高緯度的這個地方,就是為了獵捕海象。這可由附近發現的各種精巧製品作證,例如用象牙製作的魚鉤。
艾黎斯莫勒島還有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東西:銅。附近德文島(Devon)(7)上最近發現了古代開採和使用銅的證明; 當然,中國人在找礦、開採、冶煉金屬方面相當熟練。格陵蘭島上還發現了產自羅德島(Rhode Island)新港(Newport)的煤,它們肯定是被人攜帶過來的。
所有這一切都是合乎邏輯的,但是還有疑問,為什麼中國人乘著恢宏的船隊不怕麻煩到此建築石屋,為什麼不把錨拋在冰間湖去獵捕海象或者勘探銅礦?但是如果巨大艦隊中的船有一艘或一些被冰撞擊而被迫靠岸的話,他們當時應該發現自己在一片生長著成千上萬噸柚木的土地上,並且臨近富產魚類,如果他們能夠抵抗住寒冷的話,就能靠這些生存下來。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或許會做幾個世紀後薩克萊頓(Shackleton)人所做的事:用當地的材料——石頭建造石屋,並用船板做屋頂。據我計算,將有一個重3000噸的中國帆船被作為巴赫半島定居點上25幢房屋的屋頂。
接下來談談石砌的爐床。如果它們是用來做飯的,那麼應該放在屋內:砌在外面,必定是為工業用途而建。總計142座爐床坐落在屋外,這一眾多的數目更證明了它們是有著工業用途的。一個解釋是這些爐床是用來熔鍊油脂的,併兼作油松用來密封這些用木板做的屋頂,及提供冬天取暖、照明用的油脂。它們還可用來煮鹽或化雪以取得淡水。但是這麼多爐床並不都是為了上述目的。我確信中國人還用它們鍊銅。
部分中國船隊在這個居民區停留了一段時間,但至少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