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部分,讀史有學問,冷如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秦國招納人才,就跑到了秦國。
秦國是一個很奇特的國家,它遠處西北邊陲,本來很小,名不載諸侯之籍,但它總是從其他諸侯國招納人才,利用這些人才使自己的國家一步步地強大起來。在秦國的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次重大的歷史變革是由秦國本國的人才推動實行的,秦國這種開放的態度以及君主的進取精神,終於使秦國吞併了六國,統一了中國。
但在秦孝公這一代,秦國還不算很強大,東鄰魏國就常欺負它,以至侵佔了它的很多土地。秦孝公想使秦國迅速
商鞅戟/商鞅變法用的統一的量具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王安石/商鞅
強大起來,就頒佈了一道旨令來招賢納士,凡能使秦國強大的人,封高官,裂土地。
商鞅好刑名之學,屬於法家一派的人物,他琢磨秦國只有用法治才能迅速富強起來,自己到那裡可能有用武之地,就跑去見秦孝公。為了弄清秦孝公的真實心理,他不敢一見面就吐露自己的想法,而是先試探性地進行交談。前兩次,商鞅給秦孝公談儒家的帝王之道,結果秦孝公大感厭煩,昏昏欲睡。這樣,商鞅就明白了秦孝公是要以法興國,於是,在第三次會談時,他丟擲了自己的真實想法:變法。這一下子把秦孝公抓住了,兩人談了三天三夜,也不覺疲勞。秦孝公當即任命他為主管變法的官員,進行變法。
商鞅為了取信於民,還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