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歷史的困惑,塵小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謂“老草”就是地荒了時長出的草,到秋天割下來,準備給牲口吃的飼草),並且發來了地委組織部田部長關於如何把老草加工製作成代食品的經驗介紹,號召各社隊領導要帶領群眾搞老草面當作代食品。所謂“老草面”,就是把乾草切碎,在鍋裡烘乾,再用磨磨碎,然後再用籮篩把細面過下來,就是“老草面”。用它當代食品,和上地瓜面做成餅子、窩頭來吃。
我們下放幹部對用老草面做代食品半信半疑,但地縣委指示要推廣,我們不得不組織群眾去搞。村幹部和群眾,特別是一些老年社員也都不相信,不想搞。有的說,什麼“老草面”?就是些草末末,都是一些細糜子,輕飄飄的,怎麼能咽得下去呀!他們不願意幹,做好了也不吃。當時我在日記裡寫下這麼一段話:“縣社領導來檢查救災情況時,隊幹部拿出一筐老草面和地瓜面混合一起做的窩頭,一方面表示他們響應了地縣領導的號召,一方面叫大家嘗。他們故意撿了個大個的給了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