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八八章 滬上,回到清朝做鹽商,獨孤賞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蘇州河畔的別墅區,靠近保稅區又建造了大量的居民區。

政府建造了大量的排房,低價出售給上海的工人。

這些房子的價格很低廉,平均只要五十銀元就可以買一套,也就是一個工人幾年的工資。

而且還可以分期付款,一般化在滬上的工人都能夠買得起一套石庫門中的套房。

這極大地改善了滬上工人的生存環境,也美化了滬上的城市景觀。

以前遍地的棚房不見了。平民區私自搭建的棚房,沒有配套設施,環境髒亂差,容易滋生細菌,傳播疾病。

現在這些地方已經全部拆除了。只要願意出力幹活的人,哪怕是買不起幾十塊的套房,也可以租住滬上政府的廉租房。

現在的滬上已經形成了四大區域。靠近外灘的保稅區,那裡大都是洋人的商行和工廠。往上游的上海縣城是老城區,城牆已經拆除,只留下幾座城門。

這裡住的都是滬上的老居民,老居民大都從事服務業,他們中很多本來就是小商販。

老城區這邊商鋪林立,餐館、旅館、小吃鋪子、雜貨店應有盡有。以城隍廟一帶最為發達。

老城和保稅區之間是新生活區。

蘇州河以南是華商的工業區。

這裡開闢了大量的住宅供工廠的工人居住。這些工人大部分是外來人口。

滬上這裡工廠的工資普遍比外地高,一放面因為這裡的有錢人多,物價被拉了上來。

另一方面因為洋人自貿區工廠的工資要比內地高出一些,所以就帶動了整個滬上的工資比外地要高。

來自蘇南和浙北地區的剩餘勞動力大量湧入這裡,尋找新的生活。他們是華夏第一批大規模程序的務工人員。

不知不覺中,華夏的城鎮化程序已經悄然登場了。

張小就是這些打工大軍中的一個,他出身在常州府,是去年的時候跟著村子裡的一個親戚到滬上的工廠做工的。

剛開始的時候,他在滬上的一個印刷廠做學徒工,沒有正式的工資,但是每個月有一塊銀元的補助。

廠子裡包吃包住,能夠再拿一塊銀元,對於張小來說就已經是不錯的收入了。

他將每個月的補助全部都攢了下來,準備攢齊十個銀元之後就回去娶個媳婦兒。

不過後來見到那些正式的工人一個月可以拿到三四個銀元的工資,他就不淡定了。

他開始努力的學習、工作,爭取早日上手,盼著能夠轉正。

三個月後,印刷廠的管事通知他可以轉為正式的工人了。工廠裡面正式工人就可以單獨掌握產線的一個環節了。

張小很開心,本來他要十個月才能夠攢齊老婆本。現在提前轉了正,這意味著他在過年之前就可以攢夠錢回去娶媳婦兒了。

這要是在村子裡種地是不能想象的。他家裡本來就是佃農,現在種地雖然交的租子少了,但是也只是能吃上飯而已,要是想要拿糧食換錢娶媳婦兒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呢!

不想,他現在出來工作,吃住都不用花錢,每個月的工資還可以一分不少地攢下來。

去年年底之前,他從郵局將錢給寄了回去,讓父母用這筆錢給自己說一門親事。

很快,家中就有信回來了,家中幫他找了一門親事,九塊銀元的聘禮。

女方家中條件還不錯,是個富農,人家還貼了不少的嫁妝。還是因為聽說張小在城裡有正經的營生才願意嫁給他。

張小知道後非常的開心。年節裡廠子一放假,張小就馬不停蹄的趕回家去,還不忘記在滬上給家人買了些稀罕的東西。

回到家中,他將年底的獎金拿出來給父母置辦婚宴。

年節一過就將媳婦兒給取進了門。

對方家人聽說他是在印刷廠工作,更為滿意,覺得這能夠沾點文氣兒,以後生個娃興許還是讀書的料哩。

張小的媳婦兒叫妮子,是個勤快的農家媳婦兒。她家中的生活條件好一些,妮兒的身子骨發育的很好,完全張開了。

小夫妻在一起過了幾天你儂我儂的生活。很快就又到了張小進城務工的時間。

張小為了不遲到,提前就出發了。

小媳婦兒有些捨不得,張小就安慰她說到了滬上置辦了自己的房子就會讓人接她去城裡生活。

以後的生活中妮子經常走神,她一直在幻想著城裡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張小回到廠中依舊是那麼努力地工作,他的工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