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部分,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攝氏0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顧,長此以往就會失了天下。

虞卿,你速速擬詔,晚間前要明發出去。”

虞世南躬身答應後退回班中。

魏徵及戴胄等一班人見李世民如此悔悟,心裡頓時釋然。

房玄齡出班奏道:“皇上如此高風亮節,臣等心裡實在明朗。

臣等掌刑部,未遵守決死刑犯須三複奏的條文,也有失處,請皇上一併降罪。”

李世民揮手道:“刑部當時堅持要三複奏,朕暴怒之下不許,則此事錯在朕一人,與你們無涉。

玄齡,張蘊古人死不能復生,你可囑吏部前去撫慰其家人,可以復其官蔭以為補償。”

“臣遵旨。”

房玄齡答應後退下。

李世民將戴胄叫出來,說道:“張蘊古此次被錯殺,主要因為朕雷霆一怒,將朝廷制度都拋在一邊。

假若依三複奏的程式去辦,將時間緩了下來,朕也許會在鎮靜之後,不堅持殺之。

由此來看,這處決死刑的程式非堅持不可。”

戴胄奏道:“處決死囚須三複奏的條文,自《北魏律》至《隋律》皆有之。

隋末大亂,煬帝敕天下竊盜以上,罪無輕重,不需奏聞,皆斬。

由此將殺人權下放至州縣,無異鼓勵臣下濫殺,使不少無辜者冤死在刀斧之下。

我朝頒佈《武德律》之後,將決死權集中於中央,不至於濫殺無辜,可前有盧祖尚,現有張蘊古,皆因陛下嚴詞之下,有司不能堅持制度。

由此來看,能否堅持制度,關鍵在於陛下。”

李世民覺得戴胄的話很刺耳,然細想想也是這個理兒,遂轉身取過兩支金箭,令身邊太監送下臺去,說道:“此箭自今日起,一支置於大理寺,一支放於刑部,你們見此箭如見朕親臨。

今後理案判斷時,你們須以國家制度及程式行之,若朕再有臨時之語與法相違,你們可持此箭找朕說理。

大理卿慎剖疑案 李世民悔傷人命(11)

你們行事但凡依國家制度,則此箭之威力大於朕本身。”

房玄齡和戴胄接箭在手,感到手中之箭沉甸甸的。

此箭今後對別人不具效力,惟對皇帝本人進行制約,自古至今,這樣的事兒委實不多見。

李世民又想了一下,說道:“為了避免再犯誤傷人命的錯誤,律令的條文須修改一下。

自今以後,諸州決死囚時須嚴格執行三複奏的程式,至於京城以內,二日內須復奏五次,這樣相對慎重一些,可以避免冤錯案的發生。”

李世民改京城內決死囚時須復奏五次,實際上還是制約自身。

復奏五次,可以延長死囚犯被斬的時間,以慎重糾正可能發生的冤案。

貞觀一代,決死囚犯時須復奏五次,蓋由張蘊古被殺後開始。

李世民又想起修改《武德律》的事兒,便將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叫出來詢問。

房玄齡現任尚書左僕射,總理全國之務,要忙碌一些。

而長孫無忌以開府儀同三司參與朝政,時間上相對閒暇,其精力多放在主持修改法律之事上。

長孫無忌奏道:“臣與房僕射主持修改法律,共召集學士凡二十三人,現在已將前朝律典悉數收羅,以《武德律》為藍本,對其中的律、令、格、式逐條對照,先匯成集註,再依現實逐條刪減。

爭取再過五年,使新法出臺。”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法為國之權衡,時之準繩也,須謹慎為之,不能有漏洞。

無忌,玄齡,你們制定新律時,要以錯殺張蘊古為鑑,以寬仁慎刑之精神釐改之。

且要法令統一,不能律文互出,造成漏洞,為人所趁。”

房玄齡、長孫無忌躬身領旨。

魏徵奏道:“律令形成之後,不可數變。

立法時須審慎而行,不可輕立;既立之後,必須審定,以為永式。

願新法成就之後,百年之內無須變更。”

李世民笑道:“魏卿所言保持律令之穩定,這一點很重要,為立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是新法成就之後,百年不變,朕看這一點斷難做到。”

戴胄又奏道:“臣判案之時,覺得以往法令太過繁瑣。

甚至一罪之中,竟然有數條說法。

律令不簡約,讓我們這些執法之人不能盡記,易生繁文,導致嚴刑。

臣以為所定新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虐愛:強寵公主

大刀闊斧

傾心凰女

1

梁蕭升官記

可否出離

犯罪偵探決定拯救世界

尤絨

小蘑菇

一十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