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部分,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攝氏0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務使簡約,便於操作。”
長孫無忌不同意戴胄的說法,駁斥道:“天下萬端,若歸於一條刑之,必使執法者望文生義,憑空中猜測良多,使法令失了本意。”
李世民同意戴胄的建議,說道:“朕觀隋律,見其中有斬刑二百餘種,流刑有一百餘種,可見其律繁而苛。
無忌,戴卿讓新法簡約,僅是說了一層意思。
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要以寬平的原則釐改之。
比如將斬刑改為流刑,將流刑改為徒刑。
法律的作用不在罰治本人,關鍵在於警示他人不可再犯,就是將人都殺了,對治理國家有什麼用處?朕今日在這裡說一條原則,新法成後,其斬刑及流刑條目各自不得超過一百條。”
李世民又喚出戴胄和刑部尚書,諄諄告誡道:“至於新法未成之前,你們還要以《武德律》為基準判案。
判案之時,要以寬平的原則慎用死刑、流刑。
如此一來,你們的肩頭責任很重,若執法之人心術不正,極易發生賣獄之事,這樣,御史臺定然會參這些不法之人,則咎由自取。”
戴胄和刑部尚書頓首道:“臣等當先正自身,再誡約屬下,不敢胡作非為。”
群臣沒有想到,今日朝會竟然集中討論了法律的話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唐皇動怒斥佞臣 戴胄辭世留英名(1)
經歷了誤殺張蘊古事件之後,李世民很是沉悶了數日。
他深刻自責,以為造成誤殺事件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
那日魏徵詢問道,到底是何人奏聞此事?李世民默然不對,未說出權萬紀和李仁發的名字。
他以為他們作為侍御史,及時向皇上奏聞百官之失,為其應盡的職責,至於錯殺張蘊古,罪不在奏聞之人,關鍵還在皇帝自身。
從內心裡說,李世民還是欣賞權萬紀和李仁發的。
這二人竭盡全力,時刻觀察百官的動靜,將其言行及時上奏給李世民,使他及時察覺到百官的動態,無疑是自己靈敏的耳目。
這二人對百官的失處往往窮追不捨,哪怕是一點點過失,也要百般查問清楚,然後向皇上奏聞。
不到二年,他們已將朝中的文武百官舉奏了一遍,百官知道他們慣好此道,又知皇上寵信他們,雖心中惱怒,不敢言聲,只好遠遠避之。
權萬紀的膽子越來越大,甚至將一幫宰臣都不放在眼裡。
還在張蘊古事件之前,二人就上疏指責房玄齡、王?,說他們掌內外官考,考課百官時由其好惡而妄下評語,致使考課很不公平。
這讓李世民犯了難,房玄齡和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