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讀山海經,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此,諸此是渭河上游河段。渭河發源於六盤山的北段。這一篇史詩記錄櫃人從六盤山向東遷徙到渭河大湖邊,史詩結束。渭河大湖淤積為渭河平原。櫃人的後代繼續向東遷徙到達了黃淮地區,櫃人的遷徙記錄在黃淮地區保留下來。這一篇史詩被古漢語收集整理為南次二經。
――流黃,諸此,長右,英水,赤水――這些名字是櫃山的地理位置,在渭河的源頭。渭河發源於六盤山,英水向西南流,流向六盤山的西坡。櫃山在渭河南。
――諸此――是一條水,這個名字多次出現,在西山經記做諸資。“北望諸此”,諸此就是渭河。今天的渭河和秦嶺之間是一片河谷平地,叫做渭河平原,又叫做八百里秦川,可是在這一經時還是不適宜居住的水域。
――丹粟――就是高粱。高粱能夠在乾旱地區生長,可知在櫃人時期六盤山的氣候條件與今天差不多。
――縣,士功,放士――是秦方言,縣是居住區,士是居住區的“人”。這一處是山經中唯一寫社會村落的地方。一部山海經全部是巫祠的記錄。是從巫祠的角度對環境的描述。因為巫祠沒有從村落脫離出來,巫祠的地方也是村落集中的地方,所以,對巫祠的描述,也就是對始族村落的描述。
――狸力――豬。“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都是豬的特徵,豚是秦方言,家豬。從櫃到秦,櫃方言也帶進了古漢語。豬叫豚,腳叫距,狸力呢?模仿豬的叫聲,流傳在“經”裡,“其狀如豚”,卻不知道就是豚。豬的又一個名字是彘。狸力在櫃地區通用,彘在浮玉地區通用。豚也是豬。可知這一篇的櫃人已經由多個始族匯合,使用過多種方言。
――鴸――“其狀如鴟而人手”,是蝙蝠。
――多放士,多士功――人口興旺。茂盛的水草引來了豬,櫃人將豬和蝙蝠當做吉祥動物。
從語言看,櫃人與鵲人的語言不同:諸此(渭河),流黃(不知),長右(猴子),豚(家豬),狸力(野豬),距(腳),鴸(蝙蝠)。再如:縣(村落),郡縣,士功,放士,這些詞語在春秋以後和秦時大量使用。櫃人的方言保留在秦語裡,從語言來判斷,櫃人是秦人的一支祖先。
――長右――方言,就是猴子。其狀如禺(猴子),如禺,就是說,不同於猴子,這是畫在巫祠牆壁上面的圖畫。在鵲人,叫做狌狌,白猿,猨,在櫃人叫做長右。“見則郡縣大水”,這是巫對長右的解說。
――猾裹――“其狀如人而彘鬣”,彘鬣就是豬毛,象人而長著豬毛,在今天,叫做野人。野人不同於靈長類,是人類的近支。萬年來,人類進入了社會,野人脫離在社會外面,停滯在舊石器階段。在今天野人近於絕跡。人形的動物在古書時有記載。這一經記錄了野人,在渭河山裡還有野人的蹤跡,可知,野人是在社會以後消失。
――穴居而冬蟄――這是萬年前人類,舊石器人類的生存方式,居住在山洞裡,冬眠。這樣具體地描繪,可知與野人接觸過。距今萬年以後,社會人逐漸走向平地,組成村落,拉大了與野人的距離。
――縣有大繇――縣,居民區。繇,災難。可知山經人已經將野人當做動物。鵲人在水溼的環境,記載的動物和植物與健身,治病有關。這一經在六盤山山區,沒有關於植物的記載,講述的動物也是大體形的野獸。
――羽山――一個著名的名字,鯀神話流傳在羽山。羽山在渭河,在渭河的上游河段的水溼地區。原來鯀是一位治理渭水的神話英雄。今天知道的堯舜禹故事由多個傳說併合在一起,鯀這一部分神話起源在渭河地區,是“秦文化”。從這一山開始,進入渭河水域。鵲人從丘陵的西坡走向水溼的平地。在這一經,隨著渭河土地的形成,櫃人也走向了水溼的平地。
――多腹蟲――腹蟲就是蛇,是水溼地區的動物。動物有動物的領地,村落是始族人的領地。在始族時代,走進動物領地是很危險的,唯有蛇這種動物頻繁在村落出現。從始族到後代,人們對蛇的態度不一樣,有畏懼,有崇拜,有好奇,有想像。在這一經,是“多草木,多腹蟲”,望而生畏。
――無草木,多金玉――以上三山“無草木,多金玉”,金玉就是山石和巫祠廢墟遺棄物。流傳鯀治水神話的地方競這麼荒涼,怎麼可能?可知,這裡講述的是遺址。
――北望縣區――從始族巫到專業巫,巫祠建立起來了,從巫祠角度看,縣區在北面。下面的話:“笤水出於其陰,北流注於縣區。”就是說,巫祠建立在秦嶺的北坡,有笤水從秦嶺流向居住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