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讀山海經,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望諸此――在櫃山是北望諸此。從櫃山到浮玉山,千餘年過去了,渭河的土地形成,渭河道向東延伸,在浮玉是東望諸此,渭河水流向東方。
――彘――古豬字。“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犬吠,”也是豬的形象。豬,在櫃山叫做狸力,一種動物兩個名字,又叫豚。這是因為,在始族時代採集生存,逐食物而遷徙。就巫祠來講,接受了不同始族的“朝拜”,保留了不同的方言。
――是食人――這是野豬,野豬是山林動物,說明浮玉山在秦嶺的北坡。這是一塊水草茂盛的地方,水草茂盛,引來了野豬,豬多為患,到了“食人”的程度。
讀者是聰明的,一定想到了浮玉人就是千年前櫃人的後代。櫃人是浮玉人千年前的祖先。在櫃山,“英水向南流注於赤水,”是說六盤山是渭河和洮河的分水嶺,“東望長右”,是說六盤山的東坡,“北望諸此”,已經在山腳下,而“無草木,多金玉”是在山下的平地。這是一條始族人遷徙的路線。櫃人源自六盤山山裡,逐漸向東,隨著渭河道的形成,來到了渭河邊。在浮玉,描述了渭河道的一個彎曲。
(從櫃山到浮玉山,這一經給出了詳細的位置,能不能在今天的地圖上找到?能夠。開啟地圖,渭河的源頭,沿河有:渭源,隴西,武山,秦安,天水,寶雞幾個市鎮,櫃山在渭源,浮玉山應當在武山附近。(秦安距武山七○公里,在秦安出土了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座大型建築,時間是公元前三千年,這座大型建築的主人應當是櫃人的後代,秦人的祖先。)
“成山”:突兀孤立,是地下火留下的地貌。
“會稽”:是一片山地,在武山東,寶雞南。這片山地發源了嘉陵江和漢水。以下幾山也在這個地區。會稽也是禹治水神話的一個名字。羽山與會稽相距不遠,是鯀神話起源的地區。
鹹字在書中頻繁出現,是秦嶺的古名。鹹陰,秦嶺北。秦嶺的名字有鹹,華,秦以後稱秦嶺。
――閼之澤――從全文看,櫃山和浮玉山都是伸進水域的坡地,這洵山也同樣是。
從第八山到第十三山離開了渭河,在渭河南,出現了虖勺,勺水,溴水,列塗,洵水幾條水,這是坡,溝交錯的地貌,櫃人的村落散佈在坡地上。
――虖勺,滂水――大約是嘉陵江(或漢水)的源頭。嘉陵江在寶雞南。以上從第八山到第十五山是在從武山到寶雞的一段山地。
“吳”:似“昊”字。少昊是秦人的重要崇拜。在這一經,吳字出現了三次。從始族時代到今天五,六千年,能夠流傳下來的資訊不是很多。而且,這些資訊呈“碎片”狀,需要我們細心的“併合”。在後來的古書中,少昊是崇拜,是神,在這裡顯然是巫祠的名字。
――蠱雕――狀如雕,像嬰兒哭,又吃人,鹿吳山怎麼會有吃人的水獸?分明是山地間和大湖的猛禽。
――是惟日次――日次就是日出,從寶雞向東是大湖,叫做東海。“望丘山”,是說有土地露出水面,太陽從湖中升起。
這是一篇始族史詩的片斷。文中說到了多水,無草木的地貌,說到了東海日次,這是渭河平原形成以前的地貌,櫃山和浮玉山是範圍不大的山間平地,這裡水草茂盛,始族彙集,多種方言融合。櫃人的分支走出了秦安地區向東遷徙,在嘉陵江的源頭東望大湖的日出。史詩到此結束。
這一篇史詩向我們傳遞了寶貴的資訊。
萬年的中華古人匯合起來了4支著名的古漢語氏族。這4支氏族是夏(伏羲)人,商人,周人和秦人。夏祖先在山西,商祖先在太行山,周祖先在豫西山地(丹),秦祖先呢?櫃人是秦人的祖先。隨著渭河大湖的消失,秦人的祖先在8百里秦川繁育生息。
秦人是古漢語氏族,說古漢語。秦祖先說秦方言。渭河不是古漢語地區。秦祖先怎麼放棄自己的方言接受了古漢語,走出這關鍵的一步?資料實在是太少了,無法知道細節。櫃人的一支後代進入了黃淮平原。黃淮平原是古漢語地區。這是一條傳播古漢語的通道。在古河道地區流傳少昊崇拜,少昊是秦崇拜。少昊崇拜經由這一條通道在古漢語地區流傳。從古漢語角度,對於來自西方的人口稱作昊,稱伏羲人太昊,稱來自渭河的人口少昊。
櫃人的起源人口能夠找到。據考古,距今萬年(和幾萬年)黃河土地的情況是:今天的渭河是一片大湖,黃河是一條海溝,渭河和黃河南北不溝通。在海溝北面有芮城人,芮城人的起源地區在山西南部。到了萬年前,芮城人向西到達了今天的鎮原,環縣地帶。櫃人即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