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中國秘密戰,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反間諜工作,偵破諸多國民黨特務案件。文化大革命中,經手機密的凌雲受到林彪、江青的猜忌,在公安部首當其衝地被關押。文化大革命後凌雲重新擔當重任,曾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件審判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調整情報系統時,反間諜專家凌雲又被任命為首任國家安全部部長。③
前上海市公安局長王鑑是第八期學員,這最後一期結束於1941年。
當年的中社部訓練班的年輕人,後來都成為共和國情報、保衛戰線的領導幹部。王任安全部副部長,甘露任江蘇省公安廳長,慕丰韻任邊防總局局長,孫振任經濟保衛局局長,王初任公安部副局長。④
1992年6月24日,一批年近八旬的老人匯聚在北京。這些來自不同地方、職務不同的老人湊在一起相當蹊蹺,莫非是時下流行的同學會?
有人暗道:中共情報戰線的“黃埔一期”!
整整54年前,1938年6月,陝甘寧邊區保安處在延安城外的七里鋪舉辦了第一期情報偵察干部訓練班。而後又連續舉辦7期,培訓大批情報偵察干部。由此,人們戲稱七里鋪是培訓共產黨情報保衛人員的黃埔軍校。把七里鋪稱為“黃埔”,這口氣也許大了。中共情報保衛部門辦訓練班可不是七里鋪一家,上面有中社部的棗園訓練班,旁邊有邊保的三十里鋪訓練班。你七里鋪稱為“黃埔一期”,別家怎麼算?
老人們笑道,這“黃埔一期”不過是一句笑談。然而,這七里鋪訓練班稱為黃埔一期,還是有些道理的——出幹部啊!就說1992年應國家安全部之邀舉辦的這次聚會,尚且在世的七里鋪一期學員到會的就有16位高階幹部:前雲南省委常務書記李啟明、前司法部長鄒瑜、前上海市公安局局長艾丁、前陝西高階人民法院院長喬蒼松、前全國婦聯秘書長呂璜、前北京市公安局處長姜鵬、前公安部顧問謝衡、前湖北高階人民檢察院院長房照義、作家柯藍、鄧濤、楊黃林、柳峰、晏家華、汪琦……
當時的邊區,情報保衛幹部缺口很大,有文化的幹部缺口更大。雖然都是情報偵察訓練班,七里鋪的學員都是知識分子幹部,三十里鋪都是陝北本地幹部,七里鋪的培訓目的是打入敵後,三十里鋪的培訓目的是做邊區本地公開工作。比較起來,三十里鋪的學員雖然資格更老,但是文化偏低,畢業後一直留在邊區工作,升遷的機會就少些。而七里鋪這些知識分子幹部,一畢業就受到重用,建國後又撒往全國各地,大都成為司局級、省部級以上幹部。所以,這七里鋪的名聲就大起來了。
延安城南的七里鋪,有個偏僻的小溝,出口一卡,外人根本不知裡面在幹什麼。1938年6月;這裡突然來了36名洋學生。三孔窯洞,一個班擠住一孔,8名女生住在一間小平房裡,大家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一天24小時都在一起。學員們被告知,不準與外面聯絡,不要互相打聽來歷,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
這第一期訓練班的領導是邊保保衛部長布魯。布魯是大革命時期的工人出身的老幹部,走南闖北,社會知識、文化知識相當豐富。訓練班的支部書記王凡、班長趙君實都是長期在白區搞地下工作的老革命,小班長、黨小組長都是紅軍時代的工農幹部,有李啟明等人。學員則都是抗戰爆發前後入黨的20歲左右的青年人,浦群英的父親是雲南火腿大王,呂璜來自四川的大學,謝衡是東北流亡學生……一個比一個家庭成份高,一個比一個文化程度高。
剛剛參加革命就被挑選參加情報、偵察訓練班,學員們緊張而興奮。天當教室地當桌,並沒有減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都是神秘的情報保衛業務,授課人個個鼎鼎大名!
中央政治局委員陳雲講授革命氣節。這些年輕人畢業後都要派到敵後工作,都將面臨出生入死的考驗!陳雲說,做一個革命的情報人員,對革命忠貞是首要條件。外國和國民黨靠金錢美色收買間諜,中共的情報工作向來重視理想、信仰與道德。陳雲舉起右拳,代表國民黨的力量,舉起左拳,代表共產黨的力量,形象地講述敵我力量的消長。中央蘇區遭受五次圍剿時,右拳比左拳高,但是,共產黨沒有被強大的敵人消滅,這就是靠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從長征到抗日,左拳逐漸上升,右拳逐漸下降,將來,左拳一定會壓倒右拳!
授課的李富春、孔原、徐特立、高自立、鄧傑等人都在白區搞過地下工作,有些曾經被捕,經受酷刑的考驗。學員們崇敬地聽著,來的時候對黨認識並不深,透過學習都堅定信念,決心永不叛黨。
訓練班的課程同正規學校不同,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