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個體社會的啟示:誰能拯救日本,別克陸上公務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述了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寫書、作文章本來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而最能打動人心的文章,肯定是一些必然招致一部分人討厭的帶刺帶毒的文章。這樣的文章就更難落筆了。

這本用關西口語體寫作的本書實際上還起到了一個啟蒙的作用:就是鼓勵大家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否則就成就不了自己的意願和事業。一位讀者深有體會地寫道:本來對這種自吹自擂的東西是不感興趣的,但是讀完本書之後,似乎明白了這樣的道理。就是如果要實現自己的意願,就必須讓大家瞭解和理解自己的想法及做法,透過展示和宣傳自己的能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信任。否則,就會浪費很多時間。

更有讀者這樣寫到,讀了本書後的讀者要麼會成為作者虔誠的信徒,要麼就會成為極端厭惡作者的人。不管怎麼說,讀了本書之後,想*改變,人生也會改變。

與日本從群體社會進入個體社會的歷史程序相互動,越來越多的日本讀者開始持有這樣的認識了。十年前還是異端的本書,放到十年後來看,這樣的寫法已經不再令人吃驚了。且可以更深切地體會到,因為十年後的日本,敢於直抒己見的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蘇菲的世界》

作者:喬斯坦?賈德(Jostein Gaarder)

出版時間:(日文版)1995年6月

1995年前後,日本出現過一場哲學讀物的出版熱。哲學一下子進入尋常百姓之家。當年芥川獎獲獎作品《這個人的閥門》就描述了一個過著平淡生活的中年女性突然讀起了黑格爾著作的場面。彷彿哲學已經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很多週刊紛紛推出哲學特輯,甚至連漫畫也要表現哲學的內容,而推動這種哲學熱的主角就是科幻小說《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用挪威文於1991年出版的一部科幻小說,之後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全世界暢銷2000多萬冊。由哲學教授須田朗監修,著名翻譯家池田香代子翻譯的日本版《蘇菲的世界》於1995年出版後,銷售量超過了200萬冊。

專欄作家神足裕司認為,這本實際上並不通俗也不易懂的哲學入門書之所以在日本流行,是因為在及時行樂的社會風氣中,有一股對享樂風尚反思的社會潮流,這種反思潮流帶來了《蘇菲的世界》的大流行。這可謂一語中的,八十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時期,日本社會一片歌舞昇平,演員的緋聞和*都曾登上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但是泡沫經濟崩潰之後,經濟長期得不到恢復,一向任勞任怨的日本人也開始怨言四起,政壇暴料的《使日本衰退的9個政治家》一書也奪得1994年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位。哲學熱則顯示了日本國民在社會出現歷史性鉅變時,急於對現實定位,以便對應這種變化的急切心理。本書中有關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平行和交叉,似乎就是一種參考。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這樣的問題對一個十四歲的少女蘇菲來說,恐怕一下子難以回答。不過沒有關係,其實這些問題也一直在困擾著我們。需要讓蘇菲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登場,讓他來給蘇菲上一堂哲學課,看一下古今的哲學家們是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的。)

嬉笑怒罵1995年的暢銷書(5)

前數千年來,世界各地的人試圖用神話來回答前面提到的這兩個問題。神話中的諸神有的就演變成宗教中的神。但是,希臘哲學家認為這些神都是依照人們自己形象創造出來的,因而這些解釋是不可信賴的。這揭示了“從神話的思考模式發展到以經驗與理性為基礎的思考模式”的變化開始。

以經驗與理性為基礎的思考模式就是哲學家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並根據這些觀察為大自然的變化尋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釋。

希臘的哲學家們找到的解釋是:世界是由某些“元素”組成的,它們可能是水,或者是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他們並且透過“元素”與事物之間的變化關係,還區分出了“物質”與“力量”的不同。

(這是被稱為自然派的哲學家們對前面兩個問題的見解。已經有基本化學知識的十四歲少女蘇菲是應該能夠馬上理解的。)但是,這些見解還不能給與前面的兩個問題滿意的解答,因為就在當時,有一批人認為人類永遠不可能揭開大自然及宇宙之謎。因此,他們把問題轉移到人的身上,寧願關心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的問題。關於這點,他們宣稱,:“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也就是說一件事情是對是錯、是好是壞,完全要看它與人類的需求有何關係而定。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鹹魚夫妻穿越了[快穿]

黑豆卷

以菊止殺

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