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個體社會的啟示:誰能拯救日本,別克陸上公務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場”、“間人”雖然都是漢字的詞和片語,但是其含義卻與漢語似是而非,直接拿來使用非常勉強,本書把具有“間人”特徵的“場”這一概念用群體概念來表達。群體是指複數的人以一定的形式聯絡在一起進行活動的人群組織。雖然成員對群體有認同感和歸屬感,有明確的內外之分,但是加入群體通常並不是以契約為標誌。群體成員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但卻不是用正式的文字來規範。群體是一種非正式但是明確存在的社會形式,維持這種群體持續存在的是成員對群體的忠誠和志願,而群體必須對成員起到保護和照顧的作用。無數的群體組成了群體社會。所以用群體社會的概念是可以說明日本社會的特徵的。
泡沫經濟的崩潰之所以成為對現代日本產生影響最大的事,正是因為泡沫經濟的崩潰引起了日本這個具有數百年傳統的群體社會的崩潰。同時對日本國民來說,脫離這種歷史的習慣走進一個新時代,必然伴隨著著巨大的危機和風險。
二、群體社會崩潰
日本傳統群體社會的崩潰有三大原因:第一是經濟環境的變化,第二是內部關係的變化,第三是行為方式的變化。
1,經濟環境變化的因素
從經濟方面的原因來看,泡沫經濟崩潰之後的日本經濟長期低迷,政府財政狀況日益惡化,以致達到破產的境地,日本政府在經濟上已經無力對國民繼續承擔保護和照顧的責任。這樣,群體社會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出現危機,群體所需的各項活動得不到應有的經濟支援從而導致群體的瓦解。地處日本西部山區的小板部落事例能夠非常清楚的說明這個問題。一個名叫見浦哲彌的部落退休領袖在自己的主頁 上留下了這樣的文字。
2006年春,小板部落總會透過了一個廢除“同行”的決議。這個決議敲響了數百年來的村社會(群體社會)的喪鐘。但那時候,投贊成票的人大概誰也不會想到這個決議將給他們帶來怎麼樣可怕的結果。他們只知道這是歷史的潮流,除了接受、適應之外毫無辦法。
“同行”就是當知道鄰居死了親人時,部落中人馬上主動集合起來,幫助這家人組織葬禮的習俗。從聯絡寺廟和尚到屋前屋後的打掃,不用人吩咐,部落的人都會全部按部就班地做好。因為地處偏僻,生活條件很差,沒有大家的幫助,可能連葬禮也無法舉辦。“同行”的出現雖然是生活的逼迫。但其性質是在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大家毫無吝惜地出錢出力給予幫助。這是非常明顯的群體社會的特徵。
見浦父親的故事能很清楚地說明“同行”的互相護持的本質。1942年冬天,見浦的父親進山燒炭,為了準備一些工具去找鐵匠,到了鐵匠鋪,鐵匠的老婆出來說鐵匠已經死了兩天,婦道人家沒了主意,也沒有個可以商量的地方,正愁著不知如何是好。見浦的父親二話沒說回到部落,集合“同行”準備給鐵匠辦喪事。部落裡有人反對,說這不是部落中的事,不應該管這樣的閒事。見浦的父親怒火中燒,說不需要沒有憐憫心的人幫忙,就算只有他一個人也要幫鐵匠辦喪事。結果,“同行”全部出動,成功地辦完了這個喪事。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導論 從群體社會到個體社會(3)
四百年前形成的小板部落之所以到現在還存在“同行”的習俗,是因為小板部落地處深山老林之中,生活非常艱苦。不靠互相幫助難以繼續為生。部落裡的居民以“戶”為單位出錢出力,形成了互助性質的“同行”,運作部落中紅白喜事等各種需要大家幫助的事。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現代。小板部落成立了由每戶平攤出資的管財組織財團法人小板振興會,具體的運作“同行”事宜。
但是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小板部落的年輕人大量外流,出生率下降,部落成員年齡結構日益老年化,以致部落成員不能維持一定水平的生活。小板振興會支撐到新世紀之後終於出現了財政不足的問題,同時部落成員的老齡化也使每戶出勞力也成了問題。在既無資金也無勞力的情況下,“同行”變得如同形骸,2006年小板部落不得不決議放棄“同行”的習俗。放棄“同行”之後,部落中葬禮將有自治會長直接聯絡葬禮公司,但部落將不再承擔任何費用,也不用出勞力,各家的事將由各家自我進行處理。
這樣,小板部落的村社會崩潰了。部落退休領袖見浦哲彌對此倍感痛心。
這件事發生在2006年的日本。讀者可能不太相信日本還有這樣貧窮的地方。日本把這些地區定義為過疏地區,是指人口急劇下降,地域社會的機能低下,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