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部分,迷失的盛宴:中國保險產業1919-2009,絕對6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借“交強險”的東風,保險行業協會統一了商業保險的條款。從2003年之前的統一條款和統一價格,到2003年費率市場化之後的“百花齊放”,再到2006年迴歸至相對統一的A、B、C三個條款,車險經歷了一個螺旋式的輪迴。

其間伴隨著的是從整體盈利到“全行業虧損”——青紅未褪的費率市場化讓保險行業體味了“由治而亂”的苦澀。

峰迴路轉。作為中國財產險市場的第一大險種,車險即將經歷第二次大轉折。大亂之後能否大治?這成為新車險留給市場的一個巨大懸念。

8月14日,保監會發布了我國首部規範健康保險經營行為的法規——《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並於9月1日起施行,同時叫停了“返還型健康險”。不過,借健康險之名,銷售理財險的“擦邊球”沒有禁絕,甚至在2008年大行其道。

2006年,一篇名為《在中國千萬不要買大病保險》的網路文章和深圳多個投保人對重疾險的集體訴訟,引發了關於重疾險“保死不保生”的爭論,並迅速席捲全國。重疾險成為繼平安投連之後,又一個挨磚頭的險種。最後,監管部門不得不出面為重疾險“正名”,並啟動了重疾險行業標準定義的制定工作。

至年底,12月11日,中銀保險在北京推出國內首款“白話版”車險條款,採用通俗易懂的“白話”來描述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有望開啟保險行業“白話文運動”。不過,這樣的努力,似乎口惠而實不至。

這一年,保監會嘗試透過制度規範——《保險營銷員管理規定》,對全國近150萬保險營銷員進行全程動態監管,從而改良國內沿用了14年的保險營銷模式。但是,這一改造計劃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國十條”狂想曲

久旱逢甘霖。

2006年6月15日,國務院頒發了《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稱為“國十條”),經過10天的緩衝期,6月26日,“國十條”對外界揭開了神秘面紗。

“這是我國保險業的一件大事,是保險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來自保險監管高層的聲音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